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阅读教学经常反思,不断改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用于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一探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课文,很多学生只用嘴读,不用脑想,读完文章后,一问三不知,经常像在读天书,低年级学生的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是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二是让学生指着文本读课文;三是阅读完成后进行一些回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进行评判。这样长期训练,孩子们就基本养成了看着书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
1.边读边想:从课文内容着手,读思相结合,一边读一边想,带着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有梯度、分层次的问题读课文,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联系上下文:课文中的词语、优美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难理解的词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琢磨,启发学生,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情感体验:课本内容丰富,部分课文描写的事物,运用的语言,与农村学校孩子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理解时有难度。教师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相同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理解课文。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文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中要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外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整个阅读过程就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总之,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课本内容相联系去了解社会、感悟生活,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课程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