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一直被国人传承与弘扬,并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笔者以为,要教会学生欣赏与书写相结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边临帖边体会,也就是临摹与读帖相结合。临摹是书写,读帖是欣赏。久而久之,就能同时书写水平与欣赏能力齐头并进。
一、用临摹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
1.以笔临摹
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过去我们常说白纸黑字,现在随着书法工具的现代化,一些新型书法材料的出现,更是丰富了以笔临摹在教学中的运用。
2.以指代笔
这种方法随时可以进行练习,不受纸、笔的条件的限制。如在休息时、在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我国长期以来在书法教学中都以书空法为书法教学方法之一,不但延续时间很长,且效果一直较好。
3.以脑代笔
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4.以创代练
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二、现阶段在书法作品欣赏方面形成的共识
1.章法和谐
章法和谐就是强调作品整体的布局,主要看文与书写的字体是否和谐,比如很严肃的内容,最好不用隶书和行草书写,最好用楷书和魏碑,内容不是很严肃的文章,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书写方式,展现潇洒、飘逸的感觉。整体的布白是否得当,是否错落有致,是否挥洒自如,是否上下贯通,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虚实相间等。款识和印章是否合理、恰当。一幅作品更要讲究整篇首尾之间必须一气呵成,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整幅字一气贯通,多样而统一。
2.结构合理
结构合理就是单个字构成结构要规范,对比要有差异,伸缩要合理。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疏密关系,二是俯仰关系,三是合放关系,四是错落关系。字的结构安排要横直有序,变化得当,重心平稳,点画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等,使其虚实相生、收放相应,也就是将刻板的字形写成活的形势。
3.点画精到
点画精到就是每个字的每一笔,是否到位,运笔是否得当,八种基本笔画及变化是否处理合适。点画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要有变化、处理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讲究“藏头护尾”,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4.笔法精妙用笔好
五指执笔得法,紧而不死、稳中求活,笔着纸后中峰铺毫,腕肘悬起配合运动,保持笔锋(笔心)常在点画中间运行,运笔要有轻重徐疾、提按顿挫,有如音乐上的节奏与旋律。这样,用笔写出来的点划在平面的纸上能呈现出立体感,而且生动活泼、刚柔相济,具有线条美。
总之,通过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与作品欣赏相结合,提高了小学生的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了解了艺术对于生活、社会等各领域的美化作用,获得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审美愿望和创作动力。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课程杂志社:学会欣赏与书写相结合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