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学工作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使课堂纪律较差,难以组织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领悟到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能源,设置愉悦的教学背景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条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对提升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质量,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教学;教学质量
一、采用编儿歌的方法,引发学生“识谱”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识谱知识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学音乐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识谱知识,才能够准确地唱好歌曲,为学好音乐知识奠定良好的根基。为使学生对单调无味、难以学会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通常将部分识谱知识编写成儿歌来协助他们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给学生讲授“五线谱的线数及间数”时,我编了这样的儿歌,使学生边指边读:每只小手五条线,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一线do,二线lei,三线mi,四线fa,五线sol。编成这样的儿歌,学生不但可以动手,而且又可以动脑,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让学生对“五线谱”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成效。
二、引导学生展现美,引发学生唱歌的兴致
唱歌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及熏陶。老师不可以只教会学生唱歌,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思想主题及艺术灵感,从而让听者领会作品内涵,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再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及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进入展现音乐的最好状态,唱出的歌声真实动听,进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及生命力。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先要让学生清楚理解歌曲的内涵。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要是老师只用概括的语言指引学生来理解歌曲的内容就会相差甚远,老师需将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讲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形象的比喻及讲解,将歌曲包含的情感及艺术美开发出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致,引领学生融入歌曲中,准确无误地唱出歌曲的情感及艺术美。例如,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这首歌时,我只带领学生按节拍唱了两遍歌词,学生就会唱了。然而因为学生领悟不到歌中小朋友搭乘火车时的兴奋心情,许多学生唱起来很死板,毫无感情。由此,我便采用活泼的语言来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你们有谁坐过火车吗?可以和大家说一下当时坐火车的心情吗?”这一提问,学生可有精神了,跃跃欲试,都争着举手回答。然后我又提问学生:“假如你们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你们十分向往的地方旅游。当火车开动时响起汽笛声‘咔嚓、咔嚓’的时候,你们是如何的心情?”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都纷纷举手抢答。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郊游,听,音乐火车开过来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如果谁在火车上乱走乱跑,我们就不能评他为文明乘客,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后面学生手搭前面学生肩,起立做开火车游戏。我做火车头,模仿汽笛声,学生模仿车轮转动的咔嚓声,小火车驾驶的非常有秩序(播放《火车开啦》伴奏音乐两遍),我再带领学生一起唱。这次学生都唱得很好,歌声中充满了快乐、真挚的情感,歌声中陶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表演是音乐教学中最让学生喜欢的内容之一。依据低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我每教一首歌曲,都要依据歌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记住歌词。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时,我是如此做的:其一,引导学生展开随性表演;其二,依据学生表演能力,设置一套符合学生性格的动作教给学生;其三,个体检查。在进行个体检查时,学生通常会被其他同学的一些美观动作及优雅造型吸引,
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让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台下的学生踊跃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日较胆小的学生也蠢蠢欲动,由此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更加卖力了,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起来。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内容,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最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使用自制的乐器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难以招架,要是用打击乐器给学生练习和给歌曲伴奏,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没办法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打击乐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我让学生在家长协助下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如用废弃的钥匙串在一起做铃铛;用小米抑或是沙子放入易拉罐里抑或是塑料药瓶里做沙捶等。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一边唱一边奏,兴奋极了。在教学生唱《过新年》这首歌时,我是这样设置教学的,全班学生一共分为4个组,第一组摇铃铛,第二组摇沙捶,第三组打小鼓,第四组唱歌。如此反复练习,一边伴奏一边唱歌,让教室里弥漫着幸福、快乐的气氛。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又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五、采用图、讲、演结合,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功课,是音乐老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生活阅历浅,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标,则需要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有趣味性的故事、带有启发性的语言等形式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接着再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歌曲中自由发挥想象力来体验,进而使他们依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记忆力,采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
表达感情是人的本能反应,而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魂魄,情感可以给予音乐生命与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需注重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领悟歌曲、乐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比如:在讲授《国歌》这一课时,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灵活的语言和提问来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老师问:“你们知道国歌代表什么意义吗?为何每个人都要会唱国歌?每当国歌的乐曲响起时,你们站在国旗台下,心里有什么感想?”学生听到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国歌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有的学生说:“国歌是我们国家的歌曲,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唱国歌。”还有的学生说:“每当我唱国歌时心里暖暖的,感觉很神圣,有一种激动在心里荡漾。”我再进一步引导:“什么时候升国旗奏国歌最让人激动呢?”有的学生说:“是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拿到金牌为国家争光的时候。”还有的学生说:“香港和澳门回归,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升起的时候。”等等。如此教学,学生会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材内容的审美因素,同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营造优美舒适、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尽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启发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快乐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进而实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胡彬.关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2]费薇.对音乐教育专业中体态律动教学法课程的思考[J].黄河之声,2009(15).
[3]郎亚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艺海,2009(1).
[4]暴羽.“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9).
[5]黄小琼.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7).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实施兴趣教学,提升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质量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