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应加强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因为当今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使得当今的学生有了一种无忧无虑的优越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尝试劳动、帮助分担家务等等。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劳动能力的渗透与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直接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
关键词:劳动;教学;实践;能力
劳动课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实践性、技术性和适应性并蓄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劳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无论是工具的使用,还是各项劳动的实际操作,只掌握其要领、操作步骤是不够的。例如教师教学生扎纸花时,课堂上教师只按扎纸花的方法,讲述怎样裁不同规格的红色软纸,怎样折叠,怎样用棉线从中间扎起,怎样把纸的两端剪成圆弧形,怎样拉开整理好——学生依照老师的讲述只记忆,不实践,条条背得很熟,却扎不起一朵像样的大纸花。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劳动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
有的教师认为实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学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学校没有实践基地、有的缺少制作材料、有的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教学等等。其实,实践未必都在课堂进行。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内容不一定在课堂上完成,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教学内容不一定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上完成,可以用几天甚至几十天乃至几个月来完成,那么怎样具体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实践的方式和实践的场所也不相同。
《制作小布袋》《常用绳扣系法》《钉钮扣》等教学内容,涉及的工具、材料简单,实际操作所用空间小,人人可以动手,讲授与实践基本上可以同步进行,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边实践,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蔬菜的种植》《除草》等种植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讲授劳动知识。学生掌握了劳动知识,明确劳动要领之后,再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如果学校没有劳动基地,可以在课堂上讲授、到社会实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又能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整理布置居室》《鸡蛋炒韭菜》|等家务劳动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照教材,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劳动操作技能,再布置家庭实践,把实践环节延伸到家庭,为了使家庭实践得以落实,可以统一制作劳动卡片。卡片的内容包括时间、劳动项目、技能要求。学生实践情况和家长的签订意见等。由学生和家长填写,通过卡片检验教学效果。
《金鱼的认识与饲养》等动物养殖方面的教学内容,现场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不接触现场,难以完成独立实践的任务。教学时可以选择个体饲养场或养殖户作现场,请饲养者讲课,让学生边参观、边学习,并让学生分散参加饲养场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协助家长在家庭饲养中做一些辅助性劳动。
总之,教师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课中的劳动教学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