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是一门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学科,尤其是高中地理,其知识点散乱,不易掌握,此时就可以利用微课来解决这一难题。微课虽然刚刚起步,但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种借助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还给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通过自主化学习,主动掌握地理知识。本文将就微课的特征以及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微课 高中地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2-02
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探索这些规律的形成的原因来为人类相对应的对策服务。高中地理的学习核心是理解、应用,而并不是死记硬背。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主,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难点展开的教学过程。微课一般是5—10分钟的讲课过程,讲课内容比较少,具有针对性,并且微课的制作过程简单实用。下面,我们就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地理微课的特点
一般微课有的特点,相对应的地理微课也具备这些特征,比如: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教学具有针对性、资源容量较小、自主学习为主等。除此之外,地理微课还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地理微课的特别之处。
1.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微课中运用的十分广泛,并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微课中,可以同时通过使用文字、动画、影视、歌曲以及制作好的PPT来展示教学内容,可将浅显易懂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将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可视化传授给学生,比如自然地理中的水循环原理、地球运动。这样,教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学到了专业的地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生活性
学以致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原则。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课本是重要的工具,但是在课本的基础上,我们要与生活相结合,把平时在书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讲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微课时,经常会把10年前、20年前的家乡道路状况、城区范围、分布特点和现在的家乡道路状况、城区范围、分布特点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河流对生活的影响及技术进步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3.综合性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因为高中地理这一学科,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范围比较广泛,所以教师在准备和制作微课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相联,融合在一起,明确目标、主旨,在微课中尽可能多体现地理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使学生较为容易理解与学习。
二、地理微课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们就微课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做以下讨论。
1.导入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且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杂乱,学生们通过先看教材,再观看微视频,可以将知识点前后连接,并且整理知识,以便更好的学习。比如制作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时,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褶皱?什么是断层?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以及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学生如果只看书的话,只会有一个大概模糊的认识,但是没办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记忆连接,考虑到山岳形成的很多步骤,此节微课中就以PPT的形式先展示出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的图画,提出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致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褶皱、断层的概念。在一副图上先后动态展示褶皱的形成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褶皱,从而掌握山岳的形成。
2.解疑答难,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的许多重点章节,教师在讲的时候往往比较枯燥无味,一堂课下来,学生也不知道老师在讲台上到底讲的什么,迷迷糊糊的就过去了,那么如何生动形象的讲课,并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是地理专业的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正好微课解决了这一难题。比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微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此节课的重难点,在微课的制作中选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三圈环流模拟的演示,同学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气压带的形成过程,通过看着这些动态图,学生很容易在大脑中形成气压带形成的画面,使学生对此节课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在图例中快速判断和识别。
3.延伸拓展,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
在高二分文理科后,学生的地理成绩出现明显分界线,一部分是高一的知识是入门知识,偏简单,另一部分是高二之后,地理学科进入了难懂阶段,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就需要微课来枢纽调节,通过在微课中设置恰当的提问,合理安排好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思考,满足不同层次阶段学生课程需求,做到查漏补缺,也可以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比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微课,领悟能力高的同学,4节课下来就把知识全部掌握了,而其余同学还需要继续学习,此时,学完的同学就可以看下节课的微课知识了,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本节知识中的拓展知识。
4.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再度理解地理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是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这时就需要通过微课来进行调节,哪里不会看哪里,老师再总结一下重点知识,这样就可以做到系统复习,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陆光明,《浅谈高中地理多媒体微件的整合策略》,地理教育,2014(49)。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地理(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