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同教育品牌的发源地,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以下简称“大同”或“我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所由著名学者、杰出的中印友好和平使者谭云山先生于1947年创办的学校,一直秉承创始人“有教无类、和谐至善、天下大同”的办学宗旨和“立德立言有守有为”的育人目标。在一代又一代大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以“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活校”为办学策略,坚持一个中心——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教师特能、学生特长为基本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以校风严谨、学风浓厚、质量过硬,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家教育部、湖南省省委、省政府领导曾多次来校参观与指导。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员单位、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首批科普基地、全国网脉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多项荣誉,其优秀的办学成果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2005年起,依托大同品牌先后创建了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二小、大同三小、大同古汉城、大同瑞致学校,成为长沙市芙蓉区教育中一块闪亮的教育品牌,“大同”已成为享誉三湘的教育名校。
盘点大同过去,在历任校长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着辉煌的办学成果。但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劲势头下,作为品牌教育源头的母基地,学校也面临着压力与挑战:一是学校在优秀师资不断输出的同时怎样持续培植本校的优质教师资源;二是在学校行政班子不断更替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培育具有大同特色的学子;三是在周边品牌学校林立,而我校校舍这几年正值拆迁重建过渡的关键时期,怎样保持办学品质的持续上升,这些成为了摆在新一任领导班子面前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通过拜访老校长、走访教职工代表、听取家长和社会的建议等途径,以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为基本,传承办学策略,将“在盘点中凝炼,在继承中创新”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方法,通过培育一种精神——今天我以大同为荣,明天大同以我为荣;沿承一个信念——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搭建一个平台——让每个孩子遇见最美的童年,让大同的精神得到世代传承,让大同的师资得到持续培养,让大同学生拥有优秀品质。
一、培育一种精神——今天我以大同为荣,明天大同以我为荣
为让一批又一批走进大同的老师和学生牢记大同的历史和荣光,担负起大同持续优质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学校多管齐下,通过举办特别培训会、听前辈讲述大同故事、我心中大同精神凝练、我为学校规划献一策和告别老校园等活动让大同精神始终围绕和激励着大同的师生和家长。特别培训会是为每一届和每一年进入大同的师生和家长特意举办的,在这个培训会上我们会邀请老校长、老教职员讲述大同的历史和荣光,解说大同教师和大同学子形象,通过这样的培训,所有进入大同的师生和家长都会为自己成为大同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并朝着社会所期待的大同形象去努力成长。每年教师节、重阳节的规定节目——听前辈讲述大同故事成为全体师生接受洗礼、明确责任和义务最重要的时刻。在全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中公开征集和凝练的大同精神则成为了所有现在大同人心中的准绳和精神领袖。靠着这一精神领袖,大家都在努力地践行着,以不辜负“我是大同人”这一光荣称号。在2014年举办的“我为学校规划献一策”活动成为了学校拆迁重建关键时刻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大家在回顾历史、剖析现状的同时,为学校发展的新蓝图出谋划策。正是这样的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才出现了老校园的搬家在短短三天之内圆满完成,高效精致的过渡校园安置和开学工作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称赞,全体家长和学生没有因为学校搬迁、学生活动场地严重欠缺而出现任何议论甚至转学的现象,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为创造大同美好的明天在共同努力着。特别值得回味和感动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同人在接到学校面向社会发布拆迁重建公告后,成群结伴、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老校园,只为在老校园里再话大同情结,留住青葱岁月。从发布公告到老校舍拆除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大同的校园里出现了学校创始人谭云山先生的儿子、中印文化传播大使谭中先生不远万里回到大同、寄语大同新发展的感人场面;大同第二任校长陈莱生女士的后辈们也回到大同参加庆典并赠送富有纪念意义的画像;一批又一批的大同教职工和学子,或班级集结、或祖孙三代、或好友相约,在校园里、教室里、操场里记录下曾经的辉煌、回忆起年少岁月、寄语现在和将来的大同。虽然老校园在2015年7月初已经拆除,但“今天我以大同为荣,明天大同以我为荣”的大同精神却永远根植在了每一个大同人的心中。
二、沿承一个信念——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往往来自工作中的点滴收获;来自同事间共同探讨的进步;来自一次成功后那份感动与喜悦;来自留存于学生心目中的一句话语或一个瞬间。在大同,为让每个年龄阶段的老师都能体验和享受到这种幸福,我们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满足教师的自我价值需求;抓实四个主题——“师训”“教研”“课程”“课题”;彰显四大特色——教育资源“最优化”、品牌活动“常规化”、课程开发“本土化”、课题研究“平民化”。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个阶段老师的潜能,从最常规的事情入手,创造性地坚持做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大同教师在这片沃土中成长并开花结果。
主题一:师训——教育资源“最优化”
在轰轰烈烈的培训热潮中,大同人始终坚持清醒的头脑:按需培训、分层提升,于是就有了校内的培训自组产生和校外的按需点单产生。校内的培训自组指的是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任教年限、教学所缺、专业提升的要求自由组队、自主开单,而学校就根据老师们所需加强团队组织、充实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实效,把“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权还给教师,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现在,我校的培训组主要有以青年教师的为主素拓班、以骨干教师为主提升班、以名师为主的导师班三个层次。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在盘点中凝练 在继承中创新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