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人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深深感到:推进新课改,打造中学思品高效课堂,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一、落实新的课程理念,要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
向导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引导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学习,是机械接受,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不高。例如,在教学《明智的选择》(人民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整理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从“反映什么”“说明什么”“怎么办”等方面自己设计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解决。这样放手发动学生,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创设生活情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人的公民。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讨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我的父亲母亲》(人民版八年级上册)这节课中,让学生以教材为辅助材料,创设情景,自己设计听过、见过的父母爱孩子的故事场景,分角色表演,一些学生表演“爸爸” “妈妈”,一些学生表演“儿子”“女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父母浓浓的情谊,家庭的温暖。通过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的真、善、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打造高效课堂,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传统的“机械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推行小组建设,加强合作探究式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后,合作学习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明确学习任务后,进行细致分工,每个学生负责提供相关学习任务的信息,最后进行汇总,学生共同讨论,相互帮助,得出结论,完成集体学习目标。以《努力维护公平》(人民版九年级)这节课为例,围绕“分粥”事件,分成四人小组,展开模拟演示。各组商讨分粥的合理方法及原则。然后小组之间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和探究。通过这一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感悟维护社会公平需要道德力量,更需要制度的力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更新教育观念,打造高效课堂,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重要的一方面,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收放自如。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高效的中学思品课堂。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更新教育观念,打造中学思品高效课堂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