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研究科学教师“错题”收集的方法,明确错题的筛选方式、记录方式及优化方式等,通过错题的积累和对学生错因的分析,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阐述了科学教师“错题”收集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教师;错题收集;有效性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难以收到较好的成效。笔者从教以来,坚持要求所教班级的每位学生每天对错题及时摘录,错题积累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作业,教师每星期进行批阅,借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错题积累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习成效。那么,教师能否利用学生及自身产生的错误,进行教师“错题”的有效收集,以显著提高科学教学的成效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笔者结合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内容整理成文,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
一、科学教师“错题”收集的方法
(一)精心筛选错题
精选错题是确保错题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该注重错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选择学生错误率高、出错典型、题型及解法上具有代表性的错题加以收录。因此,筛选错题时教师应该对习题、试题的错误率进行统计,对错误原因要作全面分析。
案例1:
1.题目:下图中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2.出处:2011年台州市中考第19题。
3.分析:(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认为光是沿折线传播的,所以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2)人看到的“鱼”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3)人看水中的鱼时,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箭头方向指向人眼。综合以上三点,答案应该为D。
4.错误统计:
(1)中考错误统计:
5.错误分析: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中考还是平时测试,选C的比例在错误选项中都是最高的,其次是A选项。正确选项D的选择率很低。
于是笔者对此道测试题进行抽样访谈。样本以随机方式从参测学生中抽取。访谈的问题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对答案的解释和对问题的兴趣。笔者随机抽取35份访谈记录分析学生对答案的解释,发现:
选A的学生,光的折射规律的原理不明,虚像、实像和光线的方向等两个概念没能很好掌握,概念不清而选错。
选B的学生,光的折射规律没能很好掌握,原理不明而选错。
选C的学生,没看清关键词“从岸边看水中的鱼”,而忽视光线的实际方向,误认为人的眼睛发出光线,误中陷阱而选错。
选D的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题含有三个知识点:①光的折射规律;②虚像和实像;③光线的方向。
结合测试资料和访谈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遇到新的情境,只有41%~47%的学生能使用准确的模型解释现象,有19%~22%学生使用生活经验模拟来推断,还有33%~37%的学生用记忆中不完整的规则或模型判断,极少有学生通过光路来预测将出现的现象。
6.可否收入:
该题知识点多,相互交叉,错误率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现行的教学具有参照性,,可以作为好错题收录到教师的错题库中。
(二)精心记录错题
典型错题可以在教师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直接将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并进行一定的处理,以纸质形式记录;也可以借助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和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按初中科学知识点或章节分别整理,按时间顺序积累,以文字输入或照片导入形式,形成不同的电子错题库。如“九年级”科学复习错题库、“七、八年级”科学章节错题库。
笔者的处理:可以用于课堂讲解的错题以纸质形式记录,方便以后课堂教学。可以用于学生重新练习用的或当做命题资源的用计算机记录,方便以后用软件快速形成有效的试卷供给学生再练习。
(三)精心优化错题
1.精心使用错题
如果教师相信古训“熟能生巧”,面面俱到地进行练习及解答,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疲于机械训练,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科学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可以精心挑选现成的错题,选择更能反映绝大多数学生需求的错题。
2.精心改编错题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内容的要求及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将错题改编再次使用。
3.精心扩充错题
在着眼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挖掘教材的内涵,将重点的知识进行扩充强化。九年级把关教师尤其要重点关注的是历届中考科学试题的“再练习”和相关报纸杂志中的中考科学试题阅卷或点评文章,及时比对分析自己任教学生对同一习题的答题情况。
4.精心延伸错题
新版科学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课本总容量相对稳定,但练习量显著减少。教师在选取错题时,应该把错题摘录延伸到课堂外,以期获得更多的优秀错题。
二、科学教师“错题”收集的案例
(一)教师错题组成要素
学生错题组成要素:错题题目(含时间、出处)、错误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反思。教师收集的错题应建立在学生错题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以下三个要素:
1.错误统计
客观题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及借助计算机软件,统计出该客观题的难度、典型选项的错选率或错选人数。主观题尽量统计出该题的平均得分、典型错答等,有时可借助智能电子设备将学生的答题情况直接拍摄成图像保存。
2.错因分析
通过与个别学生谈话、批阅学生的错题本、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等途径整理错题,再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归类。一般可将学生的常见科学解题错因分成以下九大类型:基础不牢、概念混淆、信息误导、误中陷阱、审题错误、不明原理、实验不熟、表述不严、计算失误等。在进行一些错题的错因分析时,如果出现以上常见的几种错因交叉在一起的情况,整理时应以突出主要错因为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科学教师“错题”的有效收集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