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无论幼儿园老师、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一定都想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说到衔接,可能很多家长想到的会是知识上的衔接,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一、升入小学孩子的不适感
孩子们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到紧张规律的小学生活,从心理、作息时间、课业任务、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上都会是全新的,孩子会感觉到一些压力,感到负担很重,甚至会产生不适应。这都是正常反应。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新的作息时间和新的学习要求,虽然一部分孩子学前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但实际上生活和学习还有很大区别。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会感到不适应。
1.时间紧凑、心理紧张
上学后,每天的时间安排远比幼儿园紧凑,对新入学的孩子来说显得有点紧张。每天八点上课,上午4节,,下午2节或3节,课间休息都是10分钟。
2.作息要求严格,生活相对受约束
幼儿园的课堂,老师要求不会太严,学生可以自由进出。升入小学后,学生会有约束感,如不能随便喝水,只有课间才能上厕所,孩子们一开始会在心理上不适应。
3.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
幼儿园以活动、游戏为主,小学则以学科教育为主(开设的课程有7~8门学科,各课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任务重、压力大。
所以在孩子上学前家长必须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些情况,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孩子从容过渡。
二、家长给予孩子的具体指导
1.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可和我们大人相反,他们天天盼望着自己长大,盼望着能进入小学,进入小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长大的标志,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的强烈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马上你也能背上小书包了。”通过这样的积极暗示,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千万不能恐吓孩子说:“现在你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到了小学里就没得玩了。”“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等等,包括刚才提出的关于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都是要对孩子娓娓道来,与孩子交流,而不是一种上学苦的消极暗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难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
2.在加大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重视习惯的培养
我想大家都特别困惑究竟该让孩子们学会多少个字,拼音学到什么程度?孩子才能跟得上,不学是不是就会跟不上?还有甚者,放暑假给孩子报上一年级的预科班,我现在的学生就有上过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这样做实在是不可取。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上学前要做些什么?往往会片面地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自己家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写几个字,报着什么课外班,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他的学习兴趣,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从我曾经所带的学生来看,一入学在拼音、汉字的学习上,孩子们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有的孩子直接就能帮助老师发作业本,认识很多字,有些孩子的拼音书写很漂亮,但多数孩子只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都能按部就班地跟上来。等到了第二学期的时候,这种学前差异就会渐渐缩小,直至没有了差距。反之,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学习了一年级的内容,虽然在入学初会感到学习很轻松,但也会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的问题,反而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的问题,导致学习“没后劲”。所以,这里特别要提醒那些原来没有学过拼音和计算的学生家长,“暂时差”是正常的,给孩子一些帮助是必要的,但既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原来的幼儿园,也不要心急,更不要对孩子讲“你怎么会这么笨”这类的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或者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是极为可怕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记者采访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问他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答案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小时候,在幼儿园和小学”“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细心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习惯”。
三、家长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
(一)学习习惯
1.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很多孩子握笔写字都很兴奋,但仔细一看,一个班级里,学生什么样的握笔姿势都有。这些不良的握笔习惯一定要越早矫正越好,班级里学生多,老师很难一一矫正,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回家的坐姿、握笔姿势都要督促。如果不良坐姿和不良握笔习惯养成了,再慢慢矫正就很困难,最好是当孩子刚学写字的时候就教他正确的做法。
2.学会整理书包和文具
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坚持让孩子自己整理,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只能指导,不要替代。整理書包是学生的事,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整理书包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今天有哪些学习活动,所有的准备做好了没有),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家长要投入点时间,督促孩子认真执行,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受益,大人也省心。以往有孩子第二天上课了才发现某些书又落在家里了,交作业时才发现昨晚写完忘记把它装书包里了。整理书包也大有学问,所有的文具、书放进书包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果书包是分层的,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可以分开放,如果不是分层的,也要把他们归归类,便于拿出来。再就是把课本练习本放入书包时,要注意不要把书角、本角弄卷,还有红领巾、小黄帽都要和小书包放在一起。养成好习惯。不要像有些孩子一学期丢无数的红领巾、小黄帽,而且教育孩子应爱护自己的文具、书本、铅笔盒,要保持干净,经常给橡皮洗澡。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幼小衔接,家长要做些什么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