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词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增加文学积累,更能够提高其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但是万事有利就有弊,诗词的学习不像传统语文知识学习那般,它是“内为奇妙无穷,外则枯燥乏味”,只有带领学生“入境”,才能够体会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提倡以趣味引入,带领学生走进诗词。
关键词:以趣入境;诗意;文化
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可知,高效教学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一门知识来自于学生对其的热情。如何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诗词学习中产生兴趣,获得成就感,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教育态度的合理化,对学生诗词能力的评价越来越关注鉴赏能力,因而,教学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记住诗词就好,而是要会用、会欣赏。这对语文诗词学习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这必须建立在走进诗词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多感情和想法。“以趣入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激发学生诗词兴趣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保证,是达到新的教学目标的保证。那么,我们应如何“以趣入境”,提升学生的鉴赏诗词能力,提高语文能力?
一、运用典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典故是文人写作诗词时常常加入的内容,借此更容易抒发情感,表达抱负,是诗词写作的妙处。因此,在理解和欣赏这些诗词时,也应当看到这一点,利用典故中的故事,过渡到学生对诗词的热情上,有利于理解,也能丰富学识。而且从人的学习欲望上来讲,会更加主动地去接触一些自己已经有的基础性的东西,会更有信心和兴趣。因此,以典故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在古诗词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学习局限。对于一些喜欢历史、喜欢故事的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去认真学习诗词的理由呢?
例如学习《行路难》时,可以引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所涉及的典故作为课堂导入。即给学生讲述“姜太公钓鱼”和“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抱负,从而能够理解诗人在此文中引用的含义,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还可以做逆向教学,,让学生先学习诗词,然后询问大家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典故,再去讲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古诗词教学的展开。用典故“入境”,给学生更多历史沧桑之感,能丰富他们的内心认识,增加更多的文学见识。
以典故“入境”,老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方法,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理解情景、融入情景的能力,更能拓展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运用典故作为情景的背景,用语言、动画,甚至是视频来充实典故内容,或是让学生根据某个情景来进行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典故的引导作用,从而了解诗词情景,甚至可以激发产生相似的感情。
二、利用多媒体“入境”,对诗词增进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只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教学途径。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丰富了课堂素材,给学生更多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用视觉冲击力和听觉冲击力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更容易产生情感的沟通和共鸣。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增加对诗词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在课后进行有效的积累。而且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也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组织素材,将诗词学习放在课后,置于更加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
例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以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很难去感知这样凄惨的场景。而且景从心出,学生没有这样的情绪,即使处在日落、叶落、乌鸦飞的情景下也不会有这种感觉。借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马致远的生活背景,加上背景音乐展示几幅相关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听他人的朗诵音频,从语调中,从图画里,感受这“境”的凄凉,这“心境”的悲伤。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诗词,并且自己制作图片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多媒体作为“入境”的途径,要注意多媒体使用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不少老师存在“多媒体能代替一切”的错误使用观念,混淆了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主体的范围,用多媒体过多地代替老师的讲解,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多媒体的“入境”方式是老师在课前针对教学的内容设定好的,它本身不具有反馈机制。如果老师课上对学生的“入境”过于依赖多媒体,当多媒体的引入失败时,可能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教学情况,延误教学时机,不利于高效教学。所以老师依然是“入境”的主导者,积极使用多媒体,而不是依赖它。还要多观察学生的表现,详略得当地使用多媒体展开初中语文诗词教学。
三、利用体系“入境”,提高学习诗词的系统性
诗词的创作虽然是诗人有感而发,但是其内容和感情都是有迹可循的。从一个时代来讲,会有一种主流思想,常见于当时的诗词中,老师可以对一个时代的诗词进行总结,相互比较共同点和差异性,并且去了解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这样能够发现一些诗词在艺术表达上的共性,甚至可以让学生借鉴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总结、分析和模仿的手段,有利于自主学习。从一位诗人的一生展开,每个人生阶段会因为经历不同和见识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写作风格,甚至会有大相径庭之举。这种矛盾冲突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对这个诗人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他们客观地评价他人有所帮助。例如,杜甫的诗歌可以分为:读书时期、困居长安时期、为官时期、西南漂泊时期,每个阶段他的志向、抱负、主要情感都不相同,造成诗词的写作也有很大差异。将这些关键性的作品归纳成体系进行串讲,详略得当,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立体化的诗词鉴赏体系,能从诗人的风格、当时的背景、经历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会更加准确、完整。
利用体系“入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这方面的教学还涉及“授之以渔”的问题,要更多地去培養学生自主总结诗词体系的能力,并拓展他们的学习面。先去积累诗词,然后再对诗词进行分类,而且能够不断学习新的诗词,为这些体系做完善和补充。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学会常总结,多反思,成体系,能减少学习任务,更有规划地进行诗词学习。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