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能力本位 项目课程”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活动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把高职语文的课文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蓝本。课前以任务驱动,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把课前处理的体会和收获讲解出来;课下以此训练活动为基础素材,写纪实性总结。形式可以多样,由教师灵活把握。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项目课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68-02
高职语文是高职高专院校为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语文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众多院校越来越职业化的今天,语文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教学计划学时减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于有些院校干脆取消语文课,让位于职业技能课。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如不加以改变,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养成。
一、撬动教学:改革须从改变开始
《大戴礼记·保傅》有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宋朝理学家、思想家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之为教者,有小子之学,有大人之学。”由此看来,先人强调的是学经典、履大节,成为经纶济世之才。这诚然是比较高远的目标。
在职业化的冲击下,高职语文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坚持改革,而改革必须从改变开始,使高职语文教学找到比较好的融合点,使学生不仅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运用的技能。这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就像一泓清泉,新鲜而不竭。
例如,针对当今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现象,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传道”与“授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教师本人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修养,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髓,深刻品味,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把自己的感悟体会经常与学生交流。其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载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与相关时事展开评论与讨论,及时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逐渐引领学生应志存高远,修养修为,当终生相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博学多闻,还要紧密联系现实,能给学生答疑解惑,尤其是学生比较迷茫的问题,更要耐心与学生交流与探讨。
同时,语文还是一门工具学科。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由此可见,学以致用对于高职学生尤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能力本位,知行合一
2015年5月下旬,聆听了职业教育改革专家戴士弘教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报告,感触颇深。戴教授在教学上大力倡导和实施“能力本位 项目课程”,其观念先进、切中时弊、切实可行,被认为是高职中观和微观教改的关键。
基于高职语文的课程定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经典文章学习为主,注重学生的精神熏陶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此看来,可量化的指标的确不是很明确,就像是撒下了一个很大的网,收获却远低于预期。“能力本位 项目课程”改革的成功尝试和广泛推行,也促使我们下决心来改变目前的授课方式,让教改春风来一场痛痛快快的洗礼,使高职语文教学耳目一新。
与高职语文相关的课程还有两类:口语训练类和写作训练类。例如,演讲与口才、写作教程等,高职语文课程可以综合交叉进行。以“活动设计”贯穿整个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打破高职语文传统的方式,穿插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把语文的課文内容作为演讲的材料,课前以任务驱动,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把自己课前处理的体会和收获讲解出来(或者是基础知识类,或者是演讲类);课下以此训练活动为基础素材,写纪实性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安排如下:
1.诵读能力训练。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可以结合课文把普通话训练与诵读会适时结合。语文课程兼有审美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特别是优美的诗歌或散文,通过其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无不表达了这种情怀。可以在课文中选取材料如《春江花月夜》《第一次的茉莉》等,这些文章理解难度不大,每位同学自选一篇,精心准备。学生在前期选择材料时就对材料本身有了初步的感知,人生的悲欢离合,感情的起起落落,会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极富感染力地传达出来。课堂上的互相聆听,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普通话水平、诵读表现力也就增强了。
写作训练安排:计划总结类。这类写作涉及面比较广,实验实习或社团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如,诵读会前期的准备,对作品的处理、回味与反思,均可以述诸笔端。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比如,主持人、诵读者、听众等。这样才会内容充实,考周到。
2.评说能力训练。剧本、小说或据此改编而成的电影或电视剧,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着广大读者。语文课本上也有相关的内容,如《红高粱》《老人与海》等,资源丰富。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处理,围绕“人物、主题、背景、意义”展开,讨论他人的生活,增长自己的见识。
写作训练安排:人物形象分析或时事评论。梳理课堂讨论内容,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3.讲读能力训练。这一项可以围绕文言文展开,包含的课文有《高祖还乡》《垓下之围》等。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安排以下活动:以课文为内容,编写阅读提纲;把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事性强的三篇由学生讲述,可以按情节分类,由学生讲述不同的情节;整理古汉语常用词汇等。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能力本位 项目课程”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