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师舞蹈教学的目标与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不同,高师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舞蹈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对高师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培养展开了探讨,分析了舞蹈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培养策略,旨在为高师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师舞蹈教学;舞蹈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80-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们对高师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在高师音乐教学中,舞蹈教学是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为我国培养优秀中小学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途径。而高师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对提高高师舞蹈教学效率,改善高师舞蹈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对高师学生舞蹈意識进行培养的意义
大多数高师专业的学生都是普通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水平极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师舞蹈教学的难度增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并将此当作舞蹈教学的前提与先决条件,使学生对舞蹈有强烈的艺术感,从而主动参与舞蹈学习。
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能够减轻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在入学之前,高师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性的舞蹈训练,舞蹈的认知与实践水平不高,入门学习舞蹈时,难免会有枯燥感产生,部分学生甚至为此放弃进行舞蹈学习。从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能够避免这种枯燥性,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其学习热情得到提升。
能转变单一性的高师舞蹈教学模式。在长时间的教学中,部分高师舞蹈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滞后性,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舞蹈水平,致使理想的舞蹈教学效果难以实现。从培养学生舞蹈意识为出发点实施舞蹈教学,能够转变以往比较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更生动形象,进而使舞蹈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师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蹈意识进行有效培养的措施
在舞蹈的多个方面,舞蹈意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舞蹈意识是舞蹈水平转变提升的前提。而舞蹈意识有着宽泛的外延,对高师学生实施舞蹈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特点为依据,将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放到第一位,从对学生舞蹈方面的认知、动作、想象等意识进行培养,使高师舞蹈教学的效率、质量得以提升。
(一)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舞蹈认知方面的意识进行培养
舞蹈意识指的是对舞蹈的内涵概念、外延进行认知的一种意识,对于不同的舞蹈,不同人会有不一样的定义,比如,有的人将舞蹈作为一种运动,有人将舞蹈当作一种动作,有的人则认为舞蹈属于一种艺术形式。对高师学生实施舞蹈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舞蹈意识进行培养,为接下来舞蹈活动的开展、学生对舞蹈的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舞蹈文化方面的认知
舞蹈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不但属于一种运动,具有动作与节奏,而且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性。因此,对高师学生实施舞蹈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关于舞蹈文化的认知进行,从给学生讲解舞蹈的起源、舞蹈的类型、蕴含着舞蹈中艺术特性等方面入手,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蕴含在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如此一来,可让学生明确了解舞蹈从生活中而来,其起源是人们日常的生产与劳动,属于一种对生活进行艺术性提升的方式。只有拥有这样的认知,在对舞蹈进行学习时,学生才能够产生正确的认知。
2.培养学生舞蹈语言方面的认知
舞蹈是种没有声音的语言,主要依靠变换肢体来对情感进行倾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方式与内涵,因此,才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得到广大人民审美方面的认可。对高师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对学生舞蹈语言的认知进行培养极为重要。就拿芭蕾舞的教学来说,此种舞蹈对舞者体态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需保持“开”“绷”“直”“立”,因此,舞蹈者的骨骼应该笔挺、不存在弯曲、能够打开。
3.培养对学生舞蹈生命意识方面的认知
舞蹈是对生命、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将生命与情感直接表现出来,舞蹈的存在实际上是情感与生命的一种升华,能够将存在于生命与情感中的美同时呈现出来。因此,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时,往往需要依托于生命与情感的体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此种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予以学生生命、情感方面的关注,并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融合,使学生表现舞蹈时能够更具自然性与活泼性,进而对学生审美的能力进行提升,使学生拥有更为开阔的思想境界。
(二)从多个途径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方面的意识
1.对学生外在的舞蹈肢体控制、身体意识进行培养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舞蹈者来说,抬头、挺胸、收腹是最为基础性的要求,但很多刚开始进行舞蹈学习的人都会忽视这一点,只有在进行舞蹈时才会注意到这一点,但为时已晚,难以做好,将对整个舞蹈的姿态与发挥造成影响。因此,在一开始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对这一点进行强调,对学生抬头、挺胸、收腹这一肢体良好习惯进行培养,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意保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舞蹈气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这一习惯,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嘱咐学生无论是站、坐还是行走,都将身体保持在直立状态下,培养与贯彻其舞蹈意识。
2.培养学生舞蹈动作气息、力度方面的意识
舞蹈动作与人们其他动作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性,这主要依赖于气息、力度的表现,而舞蹈动作中音乐性也需要通过气息与力度来实现。对“力”进行展示需要通过“气”,“气”的来源又需要顺着“力”。在气方面,我国古典的舞蹈强调平稳,在力方面则强调劲达。在对舞蹈进行学习时,如果学生单一地对一个舞蹈动作进行机械性模仿,则会导致舞蹈缺乏表现力,这将与其他动作差别不大。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该培养对学生在舞蹈动作气息、力度方面的意识,对学生强调舞蹈中“气”与“力”之间的统一性,使学生在舞蹈中将内心的情感与动作统一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舞蹈动作的本质及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意识培养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