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队伍自信和理论自信。具体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多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思维开阔,不拘于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处理好地方与全国的关系;应对来自专业课程的挑战。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途径;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12-02
针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问题,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殷切期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一名从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线教师,听后深感责任重大。现结合我国国情和思想政治课教育现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重拾自信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队伍自信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专业课相对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许多大学,尤其在高职院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存在许多误解,另一方面,确实也有一些教师讲课水平不高,给思想政治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据统计,全国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共约近7万人,大部分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从知识结构上看,除了科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之外,还有很多教师毕业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专业。而且,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异常庞杂,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工作的同时,自学了许多跨专业的知识。比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历史学等许多专业知识,再加上大多是大合班上课,课堂管理非常困难,因此,凡是有过几年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的教师,只要是认真教学有所成就的,几乎无不是知识渊博且教学管理经验异常丰富的能手。事实也证明,包括笔者所在院校,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深受学生爱戴,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甚至学生毕业好多年了,仍然与自己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和专业课教师相比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变目前在很多院校被边缘化的窘况,借助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的东风,在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重拾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队伍自信,积极以主人翁姿态参加所在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共同推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二)树立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许多内容,尤其是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其基本理念一开始大多是近代从西方引进来的,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容易形成符合西方逻辑和价值观的思维定式。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也逐漸感受到,这种思维模式并不能解决中国的许多问题,这些来自西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很多方面必须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马列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我国的社会实践中去,走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周围存在两类比较极端的人,都是不足取的。一类是言必称马列,无论论证什么内容,所使用的论据,动不动总说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怎么说的,而不联系当前社会的新变化,与当前“95后”年轻大学生的认识视角相脱节。另一类是言必称希腊,尽其所能从西方发达国家寻找论据,崇洋媚外,从来不讲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无视中国的具体国情。显然,这些都是教条主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表现,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因此,为响应中央号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树立起基于中国国情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取得的成就,已经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回顾这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才不断抒写着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未来的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而言,最根本的仍然是必须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四大展望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多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较多的是宏观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具体务实问题的解决,常常让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甚至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讲得精彩,要有吸引力,离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则是不可能的,就会落入假大空的俗套。实事求是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教学的方法。虽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非常熟悉这些大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则经常在不经意间被忽视、被遗忘,动不动就是世界大局、全国形势,缺少对学生具体问题的指导。
当前大学生大多是“95”后,成长于我国社会迅猛变化的时代。与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年轻的时候不同,他们大多更加注重个性张扬,更加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思想政治课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革弊布新,创新方式方法,将专深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具体事务相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思维开阔,不拘于传统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偏于单方面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转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唐代大思想家韩愈曾经指出:“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笔者认为,学生在不同阶段,传道、授业、解惑应有侧重。中小学教育应以传道、授业为主,兼顾解惑。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试述课堂上改进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途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