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二语学习动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近几十年的二语习得研究中,二语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国外相关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作为预测外语学习结果的个体差异因素之一,二语学习动机的预测效度远远高于其他个体差异因素。外语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也在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中得以证实。由此看出,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专家学者长期探索的重要领域,一直在持续地发展与完善中。学习动机作为语言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同样对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重大。通过对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历史的分析,探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当前状况,旨在为相关方面的动机研究及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 键 词] 英语学习;学习动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086-02
国外学者已经编制了很多比较成熟的学习动机量表,如Amabile(1993)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WMI,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国外的学习动机量表与我国国情相比,存在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陈述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学情。所以在把国外的某些动机量表用来进行中国学生学习动机情况的测量使用时,有必要对量表进行中国化修订。研究者多根据Gardner的态度/动机测试量表AMTB(1985),结合不同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多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而收集相关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分析。国内目前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特定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类型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上,研究结果对今后的英语教学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国外学者研究学习动机,多以D?觟rnyei的The L2 Motivation Self System为理论基础,以The ideal self,`The ought-to L2 self,以及The L2 learning experience,即对“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与“二语学习经验”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调查的设计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模式分析,为相关英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由来已久的研究课题,其新的研究意义的产生在于研究者引入了英语学习情境,因此对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国内专家与研究者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国外学习动机研究者的研究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英语学习中同样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如Brown(2000)首次提出内外部动机连续区(或称动机二分法),此论断可以达到与Gardner的动机分类(即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和动机方向(即融入型和工具型)相结合去分析学习动机相关课题的目的。
Gardner 同 Lambert(1972)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启了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著名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教育学动机模式即为Gardner与Lambert共同创立。他们的贡献概括起来有以下三部分:(1)创立并阐述了融合型动机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内在的相互关系;(2)设计AMTB,即态度/动机测验量表,此后此量表在外语学习动机调查方面成为权威性的工具为研究者广泛运用,(3)创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总体模式,此模式以外语学习动机为基础。
Gardner和Lambert(1974)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两种。提出了“融入型”(integrative)和“工具型”(instrumental)两大语言学习倾向或动机类型。“融入型”动机意为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接触以及交流,甚至想要融入他们的愿望以及兴趣。而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则希望利用语言的学习达到某些目标,他们更看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以带来的实际价值和好处”(Lambert,1974,p98)。Trembley 和 Gardner (1995)参考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的期望价值理论以及目标设置理论,以 Gardner和Lambert 的融入型/工具型动机理论为基础,创建了扩展动机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明确了三大因素之间的线性联系,即语言的态度、语言学习的动机行为以及学习成就,对外语动机研究有重要意义。
D?觟rnyei近些年在长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贡献在于他(2001)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三维模式,认为在外语学习的情景中,如果要研究和测量动机,应该从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景层面三个维度出发。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是三维模式最大的特点,由此充分展示了学习动机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体现了外语学习的动机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
D?觟rnyei(2005)教授提出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L2Motivational Self System,L2MSS)。一些二语动机研究重要的新观点从该理论产生,如二语动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经验”概念的提出、“理想二语自我”与“应该二语自我”既会相互遏制,也可以在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体验变化中相互促进,相互转化。这一理论的论证与提出也逐渐体现出二语动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
相对于国外学者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国内关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秋芳、桂诗春、朱纯等教育专家是此领域最早的研究者。研究初期,他们只是关注于社会心理因素,研究二语动机在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后期慢慢地从只是社会心理因素向不同方面扩展,比如从心理学、社会学、认知、行为主義等多个视角来研究外语学习动机。近年来,对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文献也在不断更新中,文秋芳(2001)重点调查研究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并进一步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e)和深层动机(deep motive)。高一虹(1994)选取了26名成功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侧重研究了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变化。此外,高一虹(2003)对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过研究,旨在更深入地探寻学习动机及其他因素对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影响。此研究分层抽样调查了中国2278名大学本科生,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探索了动机的不同类型以及个人因素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目的语、目的文化的内在兴趣越强,越容易学习得好。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二语学习动机的发展以及研究的近况综述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