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教师心得 > 正文

写人记事类课文专题教学策略创新分析

2014-08-20  |  所属栏目: 教师心得  |  阅读次数: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是围绕语文教学某方面的实际问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专项学习和研讨,促进师生在研究中共同发展,积累提炼教学经验,进而催生新的研究。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写人记事类课文”为例,谈谈该项专题研究之所得。 
  一、生本发展:专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1.建立模块: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教师要有整体解读教材的观念,为学生建立起整体的、有序的语文知识模块,形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材的编排和课文的选择是服务学生发展以及语文素养提升的。一本教科书,编者在选编时,会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会确立一个主题,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该厘清单元主题,明确在本单元编者想让学生掌握什么。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从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年级教材的整体要求入手,从课文到单元到整册教材,把握每一篇课文在单元、年级、学段中的地位,从总体上来研读文本,整体把握,做到胸有全局。 
  解读文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类课文”占多数,教材中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记叙与人物紧密相关的事件(一人一事、一人数事),凸显或集中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所写事件都是为表现人的特点、品质服务。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明显特征是记叙事件(一件或数件),借以表现该事件的思想意义(一事一义理或数例共义理)。事是记叙重点,人、环境、景物的描写围绕、依附、服务于事;事件的思想意义是中心,不设置中心人物,也不着力刻画人物。通过这一类具有典型特征的文本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迁移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2.类文意识:学生成长的本源诉求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习作水平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章没有形成类意识。而专题研究恰好能帮助学生形成类文意识,建立起语文知识模块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对“写人记事类课文”的课型认识以及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需要来看,我们逐步厘清了“写人记事类课文”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 
  (1)感知类文情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呈现,使学生依托于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一篇篇课文因类而共通,类文之间存在差异,因为差异而使类文学习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逐渐感知并领悟写人记事类文中人的“真”“善”“美”。 
  (2)形成类文意识。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载体是教材,整体辨析课文类型,认识“写人记事文”并了解其一般特点,不断强化类文意识,形成“写人记事文”类文意识。使学生由关注单篇课文到关注同类课文;由关注一个单元课文到关注整本教材的课文;由关注此年级同类课文到关注彼年级同类课文;由关注此类文到关注彼类文;由关注课内类文到关注课外类文。 
  (3)提高读写能力。学会阅读“写人记事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为今后的自主阅读提供保障。通过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重组,使学生在不可回复的课堂生命历程中学会独特的方法,并最终形成基于阅读这类课文的方法结构。同时实现读写迁移,由会读到会写,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这类文的读写能力。 
  二、植根教学:专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学生的阅读是一个从整体到细化再回归整体的过程,细化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在四年级时,应着重研究学生阅读类文方法:知故事——识人物——明事理的方法结构,即阅读写人记事类课文要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故事,随着事件的发展,逐步深入地认识人物形象,从而由这个人物的故事明白一些事理。到了五年级,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可从两个维度开展方法结构的探索:第一,依据不同文本继续对“知故事——识人物——明事理”方法结构进行探索,找出新的结构,这是一个由点到线的过程。第二,阅读方法具体化的探索行动。如怎样“知故事”?如何“识人物”?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情景等方式,也可以巧用背景资料、走进人物内心等方式来“识人物”。这样阅读方法在灵活、多变的结构中丰富起来、立体起来。实践中,我们在“知故事——识人物——明事理”的总体框架下,依据不同文本的特点,不断探索、提炼“写人记事类课文”的具体阅读方法。 
  1.知故事 
  记事类课文往往是人不离事,事不离人,因此在阅读此类文章时首先要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学生往往心里明白但是说不清楚,概括得不准确。要么把故事基本上复述了一遍;要么说得不完整。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寻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题扩展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决定了文章的内容,暗示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有不少写人记事类课文,文题就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前,对文题进行发问,把文题进行适当地扩展就可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的《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四个步骤:学生默读文题,课文写了谁?什么事?文章的“题眼”是什么?课文围绕“励志”写了哪几个方面?这样扣题扩展引读,一步一步读短文章,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 
  (2)段意叠加法。有的文章从文题上不好直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先指导学生把每个段落的段意归纳出来,然后把各个段意叠加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归纳:①洪水成灾,决心治理;②仔细查看,引洪入海;③三过家门不入;④制服洪水。学生很快根据板书概括出主要内容。 
  (3)信息重组法。有些写人记事类课文没有明显的事情发展线索,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要信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中三个人物都与“仙药”有关。可以借助“仙药”这一信息来概括课文:后羿有功得仙药,逢蒙贪婪欲获仙药,嫦娥智斗逢蒙吞仙药。围绕这些信息,学生就很容易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识人物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典型事例。故事能让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世界名人诺贝尔一生的事迹很多,课文《诺贝尔》选取“发明炸药”和“设立诺贝尔奖”两件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教学时抓典型事例并运用背景资料来丰满典型事例,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课文简要描写了诺贝尔在实验室化为灰烬后搬到船上继续搞实验的事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到:当时邻居和政府都对诺贝尔做实验有很大意见,邻居们把他喊作科学的疯子,连政府也不允许他在市内实验。面对重重压力,诺贝尔也没有放弃,选择继续在湖上进行实验,他执著的研究精神和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优秀品质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2)悟言行心理。言为心声,人物的言语、动作、心理描写等往往折射出人物性格。教学中我们抓住文章中人物的言行、心理等,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起来。如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洪教头的言行和林冲的言行对比鲜明,通过揣摩人物的言行,洪教头盛气凌人、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形象和林冲谦卑忍让、武艺高强、机智沉稳的形象呼之欲出。 
  (3)找对比衬托。文章中的对比衬托往往更能表现事物的特点,加强文章表达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写人记事类课文的教学也可以抓住衬托对比来感受人物形象。可以找文中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品林冲和洪教头的对比描写;可以找文中前后对比联系,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作者运用列数字方法;可以找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如《装满衣袋的昆虫》中父母对法布尔痴迷昆虫的责骂从侧面衬托了其对昆虫的迷恋程度之深;可以找环境烘托,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破旧寺庙的描写和文末的环境描写也能凸显李时珍不怕吃苦以及忘我的研究精神。 
  3.明事理 
  写人记事类课文着重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但叙述中也会有议论、抒情,使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知识、受到启迪或明白一些道理。如六年级下册的《理想的风筝》和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在文末都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怀念之情;五年级上册《推敲》通过贾岛推敲文字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同时让学生了解“推敲”的由来。具体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1)加议论。写人记事类课文中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文末告诉读者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永远存在,教学中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谈迁编写《国榷》的经历,事理相融,学生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2)作联想。作联想是写人记事类课文教学时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场景想象、人物内心的联想以及由文及己的推想,获得启迪,明白道理。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想象一下此时洪教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人不可傲视他人、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道理。 
  (3)抒己见。教学写人记事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发表对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也可以使学生明白事理。如学习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后让学生发表见解:你认为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样辛苦值得吗? 
  教学写人记事类课文的同时也要注意:应关注年段特点,方法的提炼应在前年级的节点上螺旋上升;应该注意篇与篇之间的联系,发现类文之间的异同;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类文的学习方法;要避免固化结构,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迁移。 
  研究写人记事类文提升了教师整体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使教师逐步形成类文意识、结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教师转变了唯教书本为目的,唯拿分数而教书的观念,真正基于学生成长的基础,进行开放有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从而使师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共同成长。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写人记事类课文专题教学策略创新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jiaoshi/2200.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