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教师心得 > 正文

读诗琐谈

2013-09-30  |  所属栏目: 教师心得  |  阅读次数: 
方明
(该文在我刊小学版2013年第七期发表)
    读古诗,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还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性情,外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适当地读点古诗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要有选择地读,要读好诗。如果见诗就读,不加选择,结果反爱其累。这是需要注意的。
    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我们可以先从以下两个访古为衡量。
    一、有真实的生活意境
    诗是抒情言志的,对此古人早有定论。《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说,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诗人所抒之情,所言之志,都属于诗人主观意识方面的东西。诗人的主观意识借助于客观外物的激发而产生,并依赖于对客观外物的反映来表达,这就是诗情;激发并表达诗情的客观外物就是物境。诗情与物境有机结合产生出的艺术境界,就是诗的意境。清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段语,可以帮助我们鉴定诗歌境界之有无。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诗中主人公是一个有幸返回家园的老年戌卒,年青被征发时是在杨柳依依的阳春,而暮年归来却在雨霏霏的寒冬,归途中的景物引起他征戌岁月苦难生活的回忆,不由得痛定思痛,倍加伤悲。诗中主人公的感伤是由眼前景物触发的,读诗后不由人不产生同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现实中的花和鸟本来都是惹人喜爱之物,但诗人在这里却看花流泪,闻鸟惊心,为什么?因为诗人有所感,有所恨,虽只点出“国破”,但满目荒凉的战乱景象已在意中,令人感到悲伤。诗人伤时忧乱念家怀国之情,也是由眼前景物引起的,读了这首诗,不能不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诗,有情,有景,有意境。这样的诗就是好诗。
    文以情生,情因物感,这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条重要规律,上面所举二例,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领略古诗的生活意境,我们还必须了解诗人创造意境时运用的艺术手法。
    诗人创造意境,常见手法有二。
    其一,亲临物境,触景生情。
    写诗要有诗情。诗情有已发之情,也有未发之情。未发之情萌生于心,积蓄日久,一旦遇到客观外物的激发,便会喷薄而出,不可遏止。凭今吊古,诗人则可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幽州台歌》);登高望远,诗人又可以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这就是诗情的爆发。诗情爆发总要有平常的生活积蓄作基础,要以客观外物的触动为条件。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抒写思乡之情,而这思乡之情是诗人看到如霜的月光引起的。这是诗人亲临物境产生的诗情。又如王昌龄之《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少妇愁怨却不明言,反从“不知愁”写起,然后用“忽见”一转引出陌头杨柳,触动少妇愁思,顿生懊悔之心;诗不写“别”而见别,不言“愁”而有愁。从“不知愁”到“悔教夫婿觅封侯”,闺中少妇的感情变化,都是由陌上的杨柳色引起的。这是由诗中主人公亲临物境产生的诗情。
    其二,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情不仅可以被物境激发,而且还可以寄托于物境。诗人寄情于景,常常表现为先有强烈的主观诗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情去搜求能够表达它的客观物象。由于诗人情发于先,所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客观物象也就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日月星辰,雨雪霜露,松竹梅兰,山水虫鱼.大千世界的许多客观实体,本来都是无情之物,但由于诗人移入了主观成分,所以它们被人格化了,如陶渊明诗中的菊,李太白笔下的月等,无不体现着诗人或高洁淡泊,或豪迈飘逸的性格特征。
       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可以收到言内意外启人遐思的艺术效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由琵琶女的沦落身世,相到自己受贬谪的遭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全诗落脚于一个“情”字,而有感情抒发中又寄情于“月”,把无限的悲愤藏于无声的月色中,含蓄而又隽永,使人感到余音缭绕,余味无穷。
       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都是为了创造诗的意境。意境是抽象的,又是可感的,只要我们认真去领略,去体味,有真实的生活意境的诗,还是可以辨别出来的。
      二、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
      没有意境的诗不是好诗,但有意境的诗却不一定都是好诗。
      因为,好诗还需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要有积极深刻的社会意义。
      古诗是古代诗人思想感情的写照,是他们对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的认识。文学史上知名的诗人,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尽管他们的作品在某种意义和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比较进步的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人民性,但是他们的作品也往往表现出消极的生活态度甚至反动的阶级意识。即使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尽管表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强烈蔑视权贵的思想,但也流露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等消极情绪。
       有的诗人在仕途通达,诸事如意的时候,他们便赏花观月,饮酒调情,意气洋洋,踌躇满志;而宦路坎坷,落魄失意的时候,他们又会临风流泪,对月伤心.这类诗从其思想内容来看,不是歌功颂德美化现实,就是自怨自悼悲观厌世,写来写去,无非是士大夫的愁情别绪、闲情逸致,总跳不出他们的生活圈子。象这样的诗,抒发的感情也许是真的,创造的意境也许是感人的,但由于体现了剥削阶级的思想感情,歪曲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不能算是好诗。
       真正的好诗,是那些既有深远意境,又有健康内容的诗。这样的诗,抒发的思想感情能够跟人民息息相通,创造的意境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例如屈原《离骚》,通篇倾注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诗人虽然遭受排挤,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但诗人并没有消沉,而是“上下求索”,矢志不移。炽烈的诗情融入客观现实和理想幻境中,创造出雄奇魅丽幽远深邃的意境,字里行间闪耀着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再如王禹倄的《对雪》。在“飘飘满天地”的汴京大雪天,诗人自己虽然“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但仍能想到“输挽供边鄙”的河溯民,想到“甲寒侵骨髓”的边塞卒,并因自己“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而感到羞愧。尽管诗人身居高位,但能够关心人民疾苦,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所以诗的格调是健康的,内容是积极的。
象这样的诗,具有人民性。
具有人民性的诗,就是好诗。
由此看来,好诗不仅要有深远真实的意境,还要有健康积极的思想内容,更需要二者的完善结合。当然,达到这一要求的诗作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情况是,在一个诗人的作品乃至具体的一篇作品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仔细选择,认真分析,扬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开卷有益,达到陶冶思想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的读诗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梁北镇苏王口小学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读诗琐谈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jiaoshi/238.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1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中旬下旬安排方向
  •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
  • 山西省教育厅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 首届“丹青少年中国书画大赛”延期通知
  • 《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字数和出刊时
  • 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简介投稿须知
  • 新课程杂志论文借鉴率要求
  • 《新课程学习》是省级期刊还是?知网收录吗?

最新文章

  •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
  •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初探
  •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定格动画电影的材料应用形态研究
  • 柏格森时间观念认识论意义及其对意识流小说影
  •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探析
  •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5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