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城关一初中 尚春和
现在中学生写作文多数参考作文选及满分作文。真正从经典课文里吸取精华者很少。其实这是舍本逐末,所以有必要从新审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至理名言“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叶老告诉我们要用例子的眼光来对待课文,也像理科的例题形式 。学会这个“例题”就会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只不过理科是举一反三,而"课文"需在积累的基础上 ‘举三反一’ 。下面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篇文章。谈一谈我是如何训练学生写作的。
一、如何拟题
这单元的题目分别是 《阿长与<三海经>》《信客》《老王》。
观察这些题会发现它们命题的方式是:(一)直借用人名或与人名有关的事物命题如《老王》 《阿长与<三海经>》。(二) 直接以职务或职业命题 《信客》。 (三) 以所要描写成刻画的事物或有明显特征命题,如 《台阶》 《背影》这些命题形式干脆利落,直接击中主题真可为大家风范,给人深刻印象,可谓文眼。从这些题目中可透露出许多所要写的重要信息,启发人们联想和想象,令人过目难忘。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命题,因为,许多作文训练要求自己命题。通过指导学生眼前一亮,我写谁就以谁作题目。写什么物就以那个物做题目。题目的问题不是容易多了。
二.怎么写开头和结尾
看这几篇文章的开头: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的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一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台阶》:“父亲总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老王》:“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信客》:“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观察这些文章的开头。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一两句话开头,而且独立成段(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其内容写的是:谁,做什么的,结果怎么样,使人一下明白所写的人的身份,简单情况。也就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简洁、定位、点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指导写作:作文开头,不要扯得太远,不要啰里啰嗦,也要用最简练的语言透露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形式上用一两句话独立成段。即:简洁、定位、点题。
结尾:
《阿长与〈山海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台阶》:“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老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者的愧怍。”
《信客》:“.此时的乡人已太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么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观察这些结尾的特点。从内容上,多以直抒胸臆结尾,对所写之人包有深厚的感情,深化了主题。如《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的结尾;或者叙中蕴含情感,留有余味,启发人深思。如《台阶》、《信客》的结尾。而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照应主题,且多为独立成段。指导写作:在结尾处也要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独立成段。这样从开头和结尾看,紧扣主题,结构完整,值得借鉴。
三、怎样写事件
人物形象主要从事件中反映出来。看这几篇文章写事的方法:
《阿长与<山海经>》事件有:名称来历——絮说及睡觉的毛病——繁琐的规矩——给我讲故事——买《山海经》。
《背影》事件:凄惨家境——托附茶房——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怀念。
《台阶》事件:老台阶,一家人在台阶上活动,舒服——父亲嫌台阶低(“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决定建高台阶——备材料——建台阶——建后父亲的不适应,担水闪腰。
《老王》事件:老王的职业、身体、居住——送冰——送默存上医院——送来油和鸡蛋——愧怍
《信客》以数字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分写一个侧面。
分析这些写法会发现《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有一个共同特点。前面所写的概括事件都为后面的重点事件(买回山海经、望父、买橘、送香油鸡蛋)作铺垫。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边描写边抒情,这样就把人物写活了。多个事件也可以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指导:多事件能使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主要事件要用描写,次要事件要概括,都为表现主旨服务,通过以上例文的具体分析,学生很容易掌握写法,用在自己文章中就是一篇佳作。
通过这单元的课文例子,进行写作指导(命题,开头,结尾,事件的具体)抓住规律,有的放矢,让学生写一篇写人的文章,题目自拟,安排好开头结尾。注意选取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事例。结果学生写作比以前大有进步。经过反复训练,效果极佳。因此我认为:课文给我提供的很好的范例,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用好这个“例子”。
附学生佳作(略)
相关阅读:
现在中学生写作文多数参考作文选及满分作文。真正从经典课文里吸取精华者很少。其实这是舍本逐末,所以有必要从新审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至理名言“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叶老告诉我们要用例子的眼光来对待课文,也像理科的例题形式 。学会这个“例题”就会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只不过理科是举一反三,而"课文"需在积累的基础上 ‘举三反一’ 。下面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篇文章。谈一谈我是如何训练学生写作的。
一、如何拟题
这单元的题目分别是 《阿长与<三海经>》《信客》《老王》。
观察这些题会发现它们命题的方式是:(一)直借用人名或与人名有关的事物命题如《老王》 《阿长与<三海经>》。(二) 直接以职务或职业命题 《信客》。 (三) 以所要描写成刻画的事物或有明显特征命题,如 《台阶》 《背影》这些命题形式干脆利落,直接击中主题真可为大家风范,给人深刻印象,可谓文眼。从这些题目中可透露出许多所要写的重要信息,启发人们联想和想象,令人过目难忘。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命题,因为,许多作文训练要求自己命题。通过指导学生眼前一亮,我写谁就以谁作题目。写什么物就以那个物做题目。题目的问题不是容易多了。
二.怎么写开头和结尾
看这几篇文章的开头: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的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一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台阶》:“父亲总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老王》:“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信客》:“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观察这些文章的开头。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一两句话开头,而且独立成段(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其内容写的是:谁,做什么的,结果怎么样,使人一下明白所写的人的身份,简单情况。也就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简洁、定位、点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指导写作:作文开头,不要扯得太远,不要啰里啰嗦,也要用最简练的语言透露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形式上用一两句话独立成段。即:简洁、定位、点题。
结尾:
《阿长与〈山海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台阶》:“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老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运者的愧怍。”
《信客》:“.此时的乡人已太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么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观察这些结尾的特点。从内容上,多以直抒胸臆结尾,对所写之人包有深厚的感情,深化了主题。如《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的结尾;或者叙中蕴含情感,留有余味,启发人深思。如《台阶》、《信客》的结尾。而在结构上照应开头、照应主题,且多为独立成段。指导写作:在结尾处也要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独立成段。这样从开头和结尾看,紧扣主题,结构完整,值得借鉴。
三、怎样写事件
人物形象主要从事件中反映出来。看这几篇文章写事的方法:
《阿长与<山海经>》事件有:名称来历——絮说及睡觉的毛病——繁琐的规矩——给我讲故事——买《山海经》。
《背影》事件:凄惨家境——托附茶房——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怀念。
《台阶》事件:老台阶,一家人在台阶上活动,舒服——父亲嫌台阶低(“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决定建高台阶——备材料——建台阶——建后父亲的不适应,担水闪腰。
《老王》事件:老王的职业、身体、居住——送冰——送默存上医院——送来油和鸡蛋——愧怍
《信客》以数字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分写一个侧面。
分析这些写法会发现《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有一个共同特点。前面所写的概括事件都为后面的重点事件(买回山海经、望父、买橘、送香油鸡蛋)作铺垫。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边描写边抒情,这样就把人物写活了。多个事件也可以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指导:多事件能使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主要事件要用描写,次要事件要概括,都为表现主旨服务,通过以上例文的具体分析,学生很容易掌握写法,用在自己文章中就是一篇佳作。
通过这单元的课文例子,进行写作指导(命题,开头,结尾,事件的具体)抓住规律,有的放矢,让学生写一篇写人的文章,题目自拟,安排好开头结尾。注意选取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事例。结果学生写作比以前大有进步。经过反复训练,效果极佳。因此我认为:课文给我提供的很好的范例,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用好这个“例子”。
附学生佳作(略)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再谈“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jiaoshi/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