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挖掘数学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教学生活化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生活实际中融入数学思考、实现数学与生活互动、在应用中回归生活本真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互动
让教学生活化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本质,将教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通过数学教学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将数学课堂教学延伸到整个生活中,让学生走向社会,把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挖掘数学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函数模型及其运用》时,用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模型的运用方法。创设“报纸推销”的生活情境:“一个报纸推销员,以每份两角的价格买进报纸,以每份三角的价格卖出,剩下的以每份八分的价格退同报社。一个月中二十天,每天可卖四百份,其余十天每天卖二百五十份,但每天买进报纸的份数相同。问从报社买多少份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计算每月最多能赚多少钱?”本题条件多,数量关系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构建函数模型解题,思考解题过程,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理论很抽象,如果单靠教材上的知识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应该把生活中的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加深印象。许多数学知识有着浓厚生活趣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服务生活的最终目标。
二、在生活实际中融入数学思考
数学与各门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应用。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都有具体的反映。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应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的导入、数学例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高中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意识,精选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例如,在对《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中“线面垂直的定义”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融入数学思考电线杆、旗杆、路灯与地面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思考“电线杆与地面、旗杆与地面、路灯与地面的关系,电线杆、旗杆、路灯就像是一条线,地面是一个平面,它们之间是垂直的,学生有了直观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定义直线与平面垂直,让学生在融入生活化的思考中建构新知,形成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能力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发展创新思维。通过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实现数学与生活的互动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一理念与生活化教学一致。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构建学习方式,在学习资源的整合中形成数学体系的重构,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形成数学思想,高中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解读生活。例如,《指数函数》教学,教师设置两个活动:讨论指数函数的定义。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指数函数的表示形式、应满足的条件,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指数函数的定义。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设置第二个活动:列举生活中指数函数的问题,“苹果无限平均切分的问题,平均切分x次后,苹果的瓣数y与x的函数关系。病原体的分裂,分裂x次后,球菌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等生活问题,列出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学生通过互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思想。互动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四、在应用中回归生活本真
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生活化的回归,让教育重返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丰富生活。因材施教,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都有具体的反映,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教师用古印度“棋盘放粮”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特点、公式及怎么求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更有价值。张扬数学的魅力,激活数学知识的活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观点思考生活,创新生命价值。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习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采取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用数学方法去观察世界,体验现实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陈建清.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3).
[2]卢闯.浅谈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55).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感悟数学真谛,回归生活本真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xkcxx/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