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扩招,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水平落差较大,企业不同岗位对相同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一,导致部分学生学不够或者学不会。以杭州天盾电气有限公司员工岗位需求为依据,开展实践课堂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验。在广厦学院1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两个班级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包括企业岗位需求分析、学生选择层次、教师如何分层教学以及如何分层测评,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岗位需求;分层次;实践课堂;教学改革
自1999年国家决定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高职课堂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到问题导入教学,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到岗位需求、能力本位教学,但高职教育在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制订统一的培养目标以及授课计划进行教学。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较大,大课堂齐步走的模式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学不够,部分学生又学不会的两种极端。
一、分层次教学的应用现状
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与实践关于层次不一而引发的教学改革问题时,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概念。在国外,美国目前仍受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天才教育”影响,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在近些年,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西方教育改革的最活跃领域之一。在亚洲,日本的初高中分层教学、新加坡的“筛选教育”、韩国的教育分流制度都是分层次教学的体现。在我国,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特色之一,《论语·先进》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的弟子有的善于“德行”,有的善于“言语”,有的善于“政事”,有的善于“文学”,这就是著名的孔门四科,按照个人不同的能力进行不同的教育。1914年朱之善的“分团教授法”是中国分层教学实验之始,该实验是以学业成绩的差异来进行分层次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分层次教学目前主要体现在普通中小学教改当中。各地学校在按照学生能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又参照了国外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江苏、浙江等十多个省市的中小学进行了分层次递进教学实验,是我国分层次教学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其中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丁玉祥、鄂傲君老师的“分层递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能力分班”都比较具有代表性。在职业教育中,也有一些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北京市朝阳区职教中心杨文尧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辽宁锦州第一中等技术职业学校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大部分都停留在对文化基础课的分层次教学上,对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仍处于初期摸索阶段。
二、高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课堂分层次教学设计与实验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生产现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体现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主要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在专业核心课中采用分层次教学十分有必要。
1.岗位设置与需求分析——基于杭州天盾电气有限公司
笔者通过多年对广厦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生的实习岗位进行数据统计发现,自动化类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主要有生产部、质检部、研发部三个部门。但是,在相同技术领域中不同岗位对专业知识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届开始,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杭州天盾电气有限公司实习并就业,因此,笔者基于该公司的岗位设置和需求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得知,该公司主要以生产电气控制柜为主,对各种不同岗位的员工要求如下:
2.高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课堂分层次教学设计与对比实验
课程的分层次教学不体现在学生的能力层次不一,而主要是体现在岗位的不同需求上,本文主要通过岗位需求来确定如何分层次实践课堂教学。
以13电气自动化技术1、2班《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中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安装项目(6课时)为例进行分析。
13电气自动化技术1班作为传统“齐步走”教学模式的班级,在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安装项目中,教师通过1课时对全体45名学生进行正反转串电阻降压启动线路分析,在掌握了线路原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4课时对线路进行现场安装,进行最后1个课时的调试与通电实验,并由任课教师按照相关技能鉴定标准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主要考核学生线路安装的工艺与调试能力。
将13电气自动化技术2班作为试点班级进行分层次教学,在相同的项目中,教师通过1课时对全体43名学生进行正反转串电阻降压启动线路分析。而后,由学生自行选取3个层次:生产、质检、研发。生产层次教学的侧重点为线路安装工艺与调试,质检层次教学侧重点为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故障排查,研发层次教学侧重点为线路改造与接线图的绘制,并提出三个层次不同的评分标准,其中生产层次的考核标准与传统教学模式一致。
3.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以学生对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自愿原则为基础,由学生自行选择层次进行教学,13电气2班最终有3名学生选择研发层次,12名学生选择质检层次,28名学生选择生产层次。
选择研发的3名学生都是因为在职业高中时期接受过类似的教育,对线路安装与调试已经具备熟练的技能,在线路安装与调试中,基本不需要教师讲解,在2个课时内即可完成线路安装与调试,在后面的3个课时由教师讲解在正反转串电阻降压启动的过程中如何加入反接制动控制,并根据原理图绘制出接线图供生产层次的学生核对。
选择质检层次的12名学生,有2名学生在职业高中接受过类似的教育,10名为普高学生,在线路分析的过程中表现较好,在3课时内完成线路安装与调试,利用1个课时学习电气故障排查的方法,主要以生产层次学生安装的线路为主,在最后1个课时中与任课教师一起对其他学生安装的线路进行评分。
生产层次的28名学生进行4课时的安装与调试,1课时的通电试车。
通过实验,对两个班级学生在学习心理、自我效能感、班级学风等方面进行了后测研究与比较(结果如下图):
从学习角度来看,按照岗位能力需求的分层次教学提升了整体学生的素质与学习兴趣,以往“做完了没事做、不会做就不做或者抄袭别人成果”,转变为“我适合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角度来看,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发掘学生的能力,找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向成为教学的重点,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上不会因为学不够或者学不会产生厌学心理。
三、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学生群体的“隐蔽性”问题
分层次教学对优等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但是部分学困生在心理上很难接受,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控制隐蔽性的问题。
2.层次的“递进性”
部分学生在选层次的时候由于自信心不足,或者自信心过头,选择的层次不符合自身的实际能力情况,面对与层次重新选择,在实验中暂时还没有完善的措施。
3.分层次教学的“适用性”
本次分层次教学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的,如何在理论教学环节中也能进行分层次教学还有待讨论。
参考文献:
[1]程文.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数学通报,2001(07).
[2]陈文革.试论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06).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从岗位需求出发的高职实践课堂分层次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xkcxx/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