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时代,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与图书馆的有限资源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矛盾,让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现“容量无限”,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三种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服务模式,针对共享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数字合作
简单来说,信息资源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数据、所掌握的知识。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指在几个图书馆已经建立共享体系的前提下,彼此之间借助现代网络系统或科技,来实现信息的相互使用。所以说,对高校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关系到其能否为在校师生甚至是隐性客户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关系到其个体职能是否得到实现,更关系到其能否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价值。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必要性
关于必要性,笔者将从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客户群体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首先,高校教师虽然是学生的授课者,但是大多数更是硕导、博导以及学科带头人。身份和职能的多重化,促使其自身对学术和外语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他们更需要那些科研性强,具有极高专业性并且能反映或涵盖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动态的信息,而这些要求不是单个图书馆馆藏资源所能完全满足的。
其次,对高校在校生而言——本科生所需要的信息大多比较繁杂,时而会出现“那馆有,此馆无”的情况;硕士博士生不仅因为自身学业需要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课余时间还有可能参与导师的课题、整理汇编资料,或是自身也要进行一定的项目研究,对信息资源的质量以及供应时间都存在着较高要求。
最后,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这些已经步入社会的群体为了在地区建设过程中继续充实和巩固自己,就不得不去利用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区域的多所高校图书馆在不自觉中构成了一个信息资源的“联盟”,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储备中心。它不仅为高等教育不断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更能对整个区域的信息资源做出统筹调整,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模式
2.1 馆际互借与传递
馆际互借是指本馆(或它馆)没有的文献资料,在读者存在需要时,由本馆(或它馆)根据已经达成的互借协议制度等,向它馆(或本馆)借入。文献传递是馆际互借在网络模式下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包括全文文献的传递、需求信息的传递以及文献的上传和下载。我们通常所用的电子邮件、传真、服务器数据库下载、FTR传输等都属于文献传递范畴。这类非返还式文献的互借,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信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地为更多的高校图书馆所大面积采用。
2.2 数字资源合作建设
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一样,数字信息资源亦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二者可谓并行发展,共同构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同时凭借网络存储技术和光声记录的不断发达,以及其在信息储存传递、组织处理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优势,数字信息资源已明显呈现出超越“传统”的范畴,极大地拓宽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领域。不过由于高校之间存在着学科专业上的差异,导致彼此既有相同的资源需要,又存有各自的馆藏特征,所以数字资源的合作建设必须要以明确的分工为前提,,借以扩大各自的保障范围。
2.3 联合目录共建共享
为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并使之价值达到最大化,构建系统、完整的目录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当今社会文献数量繁多、内容类型庞大而复杂,如果没有一个完备的目录体系,那么用户在想要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就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全然不知具体收藏于何处,那么实质上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果。不过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联合目录的共建与共享是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最为基本的服务内容之一,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全然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协定、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联合目录的完整建设。
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创新
3.1 个性化信息服务
以传统服务为基础,图书馆可以针对部分教研人员进行咨询服务,也可以为单个学生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查询定制。同时,这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真正称心的技巧方法,随之获得真正所需的内容。结合我国目前高校信息共享的建设情况,个性化服务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实践: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创新发展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