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改变生活,正把我们领进一个互联网信息社会。目前,许多行业实施“互联网+”战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博物馆领域,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也广泛地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主要从操作性、可行性、成效性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普遍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博物馆
在新常态下,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博物馆务相结合,打造一些展示、宣教、服务等网络新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潮流趋势。博物馆采用互联网新技术,借助其受众面广、传播迅速、互动灵活等特点,突破时空、地域、领域、人群限制,不仅能够加强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延伸博物馆基本的社会服务职能;而且还能够增强时代感,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下面主要对数字博物馆、手机客户端(app)、公众微信号等技术平台进行分析研究。
1 数字化博物馆
我国现有博物馆总数达2300多个,馆藏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超过2000万件,仅仅依靠每年举办的近万个陈列展览,远远不能满足观众观展的需求,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正好可以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数字化博物馆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博物馆藏品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存储,并通过网上展厅、文物信息查询、网上商店、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建设数字化博物馆,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内容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藏品,查阅相关文物信息,了解展览动态;还可以连接内部局域网和接入互联网,借助多媒体电子阅览终端,实现人机交互;同时还可以进行藏品信息管理,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
目前,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博物馆对于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具备了一定基础和条件。一是现有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综合布线、网络管理技术和系统开发能力完全达到了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要求,可以分门别类的开发网上3D展厅、网上商店等子平台。二是地级市以上博物馆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官方网站,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可以依托网站,进行系统再开发、再丰富。三是虽然数字化技术多种多样,而且还在不断改进和创造,但几乎所有数字化工作都必须包括三步进行,即采集、处理、展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通过人工录入、图件扫描、拍摄、录音等方式进行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为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步只需通过各种类型软件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 以视频、动画或立体影像、三维模型等在数字化博物馆平台上展现给大家。
数字化博物馆不仅仅是处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博物馆的顺应和变革,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的孕育下所诞生的一种博物馆的类型。可以预见,随着网络宽带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展现形式的多样化,未来的以网络为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博物馆将会不仅仅带给人们以真实的观感,甚至还会带来嗅觉、触觉等的全新体验。这些展示形式的互动性和教育性将会是传统博物馆所完全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工作宜早不宜迟。
2 博物馆手机客户端(app)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已经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伴随而来的是手机客户端(app)呈现爆发式增长,作为时尚新宠的手机客户端正对新闻媒介、零售、旅游等行业产生深刻变革。新浪、人民日报等宣传媒介推出了各自的手机客户端,新闻从鼠标转向指尖,正日益成为手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选方式;郑州、烟台等地“手机公交”客户端正式上线后,变人等车为“人约车”,深受广大市民欢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岛博物馆等博物馆也纷纷推出了手机客户端,从数字博物馆转型掌上博物馆,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博物馆手机客户端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利用方便。观众只需在自己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在更广袤的范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受方便、快捷、丰富的各类服务内容,而且还打破了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实现了受众与信息同步和互动参与,让观众的游览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交互性。
开发博物馆手机客户端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博物馆简介、场馆地图、路线推荐、展厅导览、票务预约、观众体验等。例如,展厅导览可以为用户按展厅的分类和顺序对文物进行展开讲解;场馆地图可以为用户提供各楼面展馆地图和相关设施标注,方便用户参观;路线推荐可以根据用户的时间和爱好,为用户设计最佳参观路线,高效省时;等等。扩展功能主要有:文物三维展示、视频点播、文物图片下载、文博商店,还可以链接博物馆微博、微信、淘宝销售纪念品等地址。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互联网+博物馆实践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