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空气、土壤及人类、动植物的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等腔道中,均有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也有一些微生物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类或动植物产生病害。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自然界,几乎每一种进入环境中的物质均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其代谢产物或中间体复杂多样,在正常生态物质转化中,这些物质得以不断转化。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大量积累,以致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甚至有些特殊化合物,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具有毒性,是为毒质,成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物。它们长时间、低剂量作用于人群,构成了对人体健康严重的潜在威胁,主要有下列几种:
硝酸与亚硝酸:农业生产施用大量的氮肥,其中一部分直接施用硝酸盐,另一部分虽然施用的是铵态氮肥,但是由于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硝酸细菌,于是铵态氮进入突然,很快就被转化成硝态氮。硝态氮可使饮水中NO3-量达到致毒浓度。当饮水中NO3-过高时,就有使婴儿得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危险,严重者造成死亡。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通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形成的亚硝酸影响更大。亚硝酸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硫化氢:硫化氢对人和高等植物皆具有毒性。但是每年人们向土壤施用大量的有机肥料,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降解含硫有机化合物的结果能产生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据计算,海洋的沉积物中,每年可产生3000万吨硫化氢,而从腐解的植物残体中,每年可产生6800万吨硫化氢。
亚硝胺与羟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能产生亚硝铵与羟胺。自然界中胺类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栖住的场所,农药、洗涤剂中有胺的成分,,粪便中常含联苯胺及三甲基胺,藻类与高等植物体内也有不同的叔胺和仲胺,在污水中也能生成仲胺、腐胺、尸胺。另一方面,微生物对胺的氧化以及硝酸盐还原生成NO2-。因此,天然水体中,土壤中可以生成亚硝胺、羟胺等致癌、致突变物。人的肠胃中,当有亚硝酸或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亦可产生亚硝胺。
农药代谢的毒性物质:农药是有毒性的,微生物能够把毒性农药讲解为非毒性物质。但是,微生物也能把毒性农药转化为更有毒性的物质,甚至作用于人和牲畜,造成更大的危害。如DDT在微生物作用下,可生成比它少一个氯原子的DDD。DDD也是杀虫剂,可是它比DDT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毒性也更大。再如稻瘟醇杀菌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农药,但其微生物代谢产物三氯苯甲酸和四氯苯甲酸的毒性更大,且在土壤中很稳定。
甲基汞:某些工厂排出含有汞的废水,微生物借活细胞的酶系参与转化,将甲基转移而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毒性比汞更大,在水中被鱼、贝类等水生生物吸收,重者引起鱼群死亡。
黄曲霉毒素:在粮谷、作物、饲料上分离得到的真菌中约有30%——40%菌株可产生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经动物实验证明为强致癌物,耙器官为肝脏,亦有引起胃、肠、肾病变者。据调查,凡食物中污染黄曲霉毒素严重,人体实际摄入量高的地区,其肝癌发病率亦高。
1 环境中有哪些主要污染微生物
1、空气中的病因微生物及其传播:一般来说,室外空气中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的微生物。而在室内空气中,除一些非致病性微生物以外,也有一些来自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等。
2、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水体中的病原体主要来自于人畜的粪便,通过粪便、污水污染。其中主要的有沙门氏菌污染的饮水可导致肠胃炎或伤寒暴发流行。志贺氏菌属:饮水或食物污染了志贺氏菌可引起细菌性痢疾流行。甲型肝炎病毒、肠道病毒、呼肠孤病毒及轮状病毒等。
3、土壤的微生物污染:人体、有病动物排出的病原体,经过农业生产的施肥与灌溉等污染土壤,在被污染的土壤上种植蔬菜、瓜果,人与污染土壤接触或生吃此类蔬菜瓜果导致感染,例如土壤中存在有破伤风梭菌,此菌的芽孢可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在一定条件下,破伤风梭菌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而发生破伤风。肉毒梭菌引起的肉毒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污染的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此外还有一些霉菌病是由于生长在土壤或蔬菜中的真菌所引起,一般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吸入孢子或侵入受伤的皮肤而发生局部或全身性的霉菌感染。
2 防治微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议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与防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