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开拓学生参与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一个班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学校定期举行的活动和班级阶段要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工作,应该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尽量交给学生们来策划自己的节目内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切实的做到学校的活动组织成功,同时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和不同的视角来参与活动,以活动育人,这样同学们也能从中锻炼自己主体意识,在积极调动班级各个层面学生上做到“双赢”的目的。
二、鼓动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以及学生个人素养的养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会推动班级形成浓厚且良好的风气,并为班级日常习惯的养成和学生的规范意识提供有利的条件,能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管理意识得以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根据班级的人数,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各个小组之间在学习、卫生、纪律、作业、积极回答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评比,每天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每周利用周末入校进行总结和表扬,在形成较好的综合素质评定中给予加分,条件允许的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与物质奖励。获胜的小组可得到相应的奖励与表扬,反之要积极进行分组教育与分析,使班级整体出现竞赛现象。通过这项活动,提高了学生自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人思想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供了保障。
2、运用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
充分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者,来带领学生们走进这个门槛,主要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多的还给学生们,对于一些符合时事又能展现自我的,要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自己、同学还有老师的认可。这样能使学生们真真切切的学会所学的知识的内容,真正体现“学中用,用中学”。
三、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关注班级各方面的后进生。
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给当代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都会受到冲击,一些不良的现象、社会负面的影响以及学生实际的一些情况,都在侵蚀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思想偏激、性格古怪的学生和出现所谓“青春期叛逆”的情况越来越多,老师的管理方法和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为了教育好孩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于违纪和犯错学生的管理应该讲究方法
初中学生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都还相对比较低,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第一,想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第二,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如果这时候老师对犯错学生大发雷霆、狂轰乱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班集体、厌恶班主任,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对班主任也会有一些看法,长此下去,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要想让学生对老师讲实话、说真话,老师应该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轻轻地、亲切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会朋友般的倾听,倾听学生的陈述,必要时,可抚摸学生的头,拉近师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从学生的叙述中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再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谈,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老师是宽容的人。我想,学生以后也会宽容地善待他人。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能帮助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好的处理好各类问题,我觉得老师应该多一些观察力,学一些心理学,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一些现象。
2、要帮助“学困生”“后进生”树立自信
每个班的学生都是参差不齐的,每个班里都有反映较慢、学习吃力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总是感觉在给班集体扯后腿,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切记,他们很自卑,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如果老师再讽刺、挖苦、排挤,总让他们看到老师冷若冰霜的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们造成心理障碍,使学生内心蒙上一层被人抛弃的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厌学,这种结果是不但与教育要求相违背也是教育的失败,其实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微笑,应该把更多的微笑给他们。除此之外应该学会保护他们,在保护的同时,主动的与他们谈心,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我能我行,我很优秀”的思想,这样做既帮助学生找回了自信,又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自信是学生更加快乐学习和生活,更愿意为自己和班集体而努力,挖掘他们的亮点,学会适度表扬,带动他们积极进取,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3、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与其沟通,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态,朋友般的交谈,帮助其学会合作,为这类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几年的工作,我深感教育教学责任重大,孩子是未来,孩子是需要保护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老师,要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用诚心来打动孩子,用热心去帮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对孩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老师要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天空,充分的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班级管理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老师的管理风格、个性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在潜意识中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楷模,尤其为性格习惯、人处世和人生观等各个方面。因而,老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树立“身正为范”的良好品格。
四、定位班级管理基调,抓准班级情感支点。
管理定位是关键,定位准确,班级管理工作则事半功倍。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将决定于班级的管理风格及班级的基本情况。必须找准班级情感支点,使老师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1、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情感支点,一般来说,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是纪律性较强的,经常性违纪的学生只占极少部分,只有针对性的对这极少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心理,深入解剖经常性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其优点和缺点,发挥其优点,针对其缺点开展教育工作,让老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交流融合,产生心理共鸣,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了解班级整体特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
了解清楚班级的整体特点,就能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学生就容易产生新动力,那么,要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无论什么管理方式都是为了管好班级教育学生,班级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是一个成功班级塑造的两大砝码。加强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教育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基础教育,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只有班级凝聚力才能师生同心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学生产生荣誉感,才能促使学生为这个团队而努力,在努力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提高。若连集体荣誉感都没有,何来团队精神?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班集体的荣誉才是学生个人荣誉的延伸,班集体与个人是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无论学习、工作,集体决定个人,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反过来又影响个人。把班级整体特点融化进团队中,使学生个性情感体现在团队共性中,就很容易很准确的抓住班级情感支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完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
五、老师的个性魅力是班级管理教育的核心,决定班级管理的成效。
找到了学生情感支点和班级情感支点,还必须要有老师情感支点融入班级集体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的情感是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级情感支点、学生情感基点。因此,老师的个性魅力,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老师只有对学生产生爱,学生对老师也产生反馈的爱,在情感共鸣中才能完成班级管理教育目标。
老师的个性魅力主要表现在管理风格和健全的人格,管理风格体现出老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老师通过个性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爱,才能接受老师的管理教育,老师就通过个性起到对班级管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老师健全的人格能感悟学生、感化学生、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产生情感共鸣,老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诚服,才能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教育。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班级管理,落实日常的习惯养成和规矩制定,要紧抓落实和延续性,只有将一项简单的工作细化到每时每刻,不断优化,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才能做到劳逸结合,才能拥有轻松的心态和良好的成效。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与规划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