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目前的高中教育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早已经成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在信息教育中,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学习虽然是选修,但是一般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算法思维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应变能力。为了帮助相关教师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算法思维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算法思维培养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使我们如今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阶段,电子计算机和物联网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高中阶段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讲解和算法思维的培养。这其中,算法思维培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定向培养学生的行事逻辑能力。
一、算法思维的具体含义
算法思维这个词语的准确理解,应该是基于算法的一种思维模式。算法是对各种运算法则和规律的总称,它具有唯一确定性、有序排列性和一般有限性。思维是基于我们人脑开展的一种生理活动,它是一种来源于现实的意识或精神反应。算法思维的培养工作,其实就是将算法逻辑与思维相互联系,逻辑作为思维中有规律的形式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算法思维的具体含义,就是能够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性思考方法和思维形式。
二、算法思维的教育意义
虽然算法思维的培养是根据信息化技术课程开展进行的,但是其最终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广泛的。首先,算法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答能力,并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客观事物本质。其次,算法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事逻辑能力,即帮助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处事能力。算法的特点在于其逻辑严谨,而算法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各种实践行为的逻辑结果。当学生在算法思维下形成了固定的逻辑行为后,他们的各项目的都能按照既定的逻辑发展规律最终完成。
三、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算法思维培养的若干建议
1.从生活、学习中找例子,让学生了解何为算法思维
教师要想让学生明白何为算法思维,可以从生活、学习中找寻典型例子,对学生进行简单说明。或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讨论学习,让其通过自主探究逐步了解算法及其意义。
2.从一些数学题目中领略,让学生形成算法思维
数学其实就是建立在算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科,我们要想让学生形成算法思维,可以通过适当的数学题目进行。很多数学题目类型都有其典型的算法体系,其实程序设计的运用和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原理相同,因为它们的算法思维是一致的。
3.问题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让学生提升算法思维的运用
无论是数学题目的引入,还是一些逻辑性思维问题的思考,我们都可以从简单逐渐过渡到复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算法思维的运用。当然,这方面的逐渐深入,也是建立在学生吸收了更多的知识而逐渐开展的。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只有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进一步导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总而言之,算法的思维培养工作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的。相关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算法思维的培养工作。通过有条件的导入和引导,从而促进高中生算法思维的形成,后期还可以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加强学生算法思维的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陈晓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算法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算法思维培养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