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作为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其基本的教学要求是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以情境教学为主,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当然情境的创设要巧妙、要有趣味性、实效性、创造性。
关键词:实效性;趣味性;创造性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性
格、习惯、智力开发等都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形成的。美术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面,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其基本的教学要求就是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绘画创作的兴趣和能力。在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以专业美术知识为主,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主。所以,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要以情境教学为主,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情境创设要巧妙、有趣味性
1.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
幼儿是一个最容易煽动感情的阶段,也是对一切事物都好奇的阶段,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随时感兴趣的时刻,也都有随时拒绝的时刻。因此,幼儿的情绪易调动,但是维持兴趣不容易。美术教学不是十几分钟就能结束的,因此教师要设法维持住幼儿的兴趣,要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有的时候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不顾及实际效果,导致教学没有意义。创设情境要围绕本节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内容。
而且要有趣味性,要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要注意实
效性。
比如,幼儿折纸,我教给幼儿折纸青蛙,在新课的引入阶段,我给幼儿出示小青蛙的动画,让幼儿观看青蛙的外形和行动,跳跃式的前进是青蛙行走的特点。幼儿观察后,对他们将要进行的折纸活动具有一定作用。然后让他们交流青蛙的生活习性,最后总结出青蛙爱吃害虫,是水陆两栖动物。幼儿在听、说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紧接着开始折纸活动,幼儿的注意力能保持很久。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幼儿易于接受,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借助故事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在故事中,幼儿的思维最活跃也最发达。利用故事创设美术教学的情境,也是教师常用的方式。在故事教学中,幼儿能够有事可认、可明、可想,从而为幼儿提供很好的教学条件。例如:在“动物宝宝和妈妈”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引入,例如:“每一个小猫咪都有自己的妈妈,
每一个蝌蚪也都有自己的妈妈,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妈妈们都在做什么呢……”引导幼儿想象,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和发散思维。这样幼儿能画出自己心中最美好、贴近的世界。这种讲故事引入的方式,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也是幼儿美术教学的方式。
3.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思维
开发幼儿的智力、挖掘幼儿的潜能是幼儿美术教学的核心。幼儿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幼儿提出问
题,善于给幼儿问题让其思考。如果能够将幼儿放在问题情境中,就给了他们创造、探索、发现的机会,这样不仅能提高探索新知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不断发现、探索与解决新问题,从而真正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毛毛虫”这一绘画活动中,可以先让幼儿说说:毛毛虫身体是什么样的?最爱干什么?画一只毛毛虫应该先画什么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幼儿就会陷入思考,然后他们会把思考的结果体现在作品中。在问题情境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带着问题思考,并且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是发散幼儿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的最佳途径。
二、情境创设要有实效性、创造性
1.不要关注形式
在听幼儿美术课的时候,有一些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热闹,过分重视形式主义。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但是幼儿的收获是什么?则显得有些空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到创设情境要注重实效性。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的实现而开展,围绕着能够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和兴趣激发而展开。如果只是贪图形式上的热闹,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要发挥情境的作用,就要围绕如何实现教学目的开展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要结合教材特点,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环境,灵活应用和灵活设计。如果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忽视教学效果的实现,那么,什么样的情境创设都没有意义,只是浪费教学时间罢了。美术创作内容是抽象的,更应该发挥情境创设的实效性,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锻炼,兴趣得到培养。
2.情境创设要追求“新”
一切教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幼儿美术活动更要将教学目的锁定在创新和创造上。幼儿的智力已经是成人的95%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老师也在不断引导幼儿创新,要画出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作品,甚至要求幼儿画出超过自己能力的作品。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要有所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元素和内容,就不容易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不容易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在“泥娃娃”一课中,让幼儿先和教师一起收集并欣赏泥娃娃的作品,感受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美。然后,初步尝试用彩泥制作泥娃娃。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运用现代元素,充实一些幼儿熟悉的内容和手段,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3.幼儿美术教学情境创设要具有创造性
美术就是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力。在幼儿美术的教学中,不是要培养幼儿具备多少艺术专业知识,也不是要培养幼儿具有什么创造能力。幼儿的美术教学,主要是要启蒙幼儿的美术创作意识,形成一种艺术的素养,形成他们良好的、健康的发展动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童趣,这些童趣就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教师一旦发现幼儿的童趣表现,要给予支持持,给予呵护,维护这一份创新和创造的能力。教学中利用幼儿自身的童趣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娱乐自己,自己兴奋自己,这样的情境才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比如,进行“向日葵”的绘画教学。我先自己戴上葵花头饰,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小朋友可以扮演蜜蜂、蝴蝶等,葵花向着太阳露出笑脸,蜜蜂和蝴蝶围绕着葵花翩翩起舞。让学生感受葵花的色彩和形状,然后提问:“葵花的种子是什么,种子有什么用途?”幼儿纷纷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我临时改变计划,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今天的作品,可以画葵花,可以画葵花籽,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画,虽然没有章法,但是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的。待大家都完成后,我又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说说作品的内容,他们的讲述更是具有创造性,甚至是一个小故事。幼儿在这样的训练中,不仅创作能力有所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有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需要教师从多种渠道入手,想方设法帮助幼儿形成和具备创造力。创设情境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之一,教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和方式,只要是能够让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当然,教学中的趣味性、实效性、创新性、目的性、灵活性都应该由教师做好设计和准备,根据教学实际、教材内容、幼儿的实际去设计教学,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更
是一个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挥着点灯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揣摩、去观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研究[J].戏剧之家,2013(11):276.
[2]余丽霞.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9):250-251.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情境教学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