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理论体系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不仅能够愉悦身心,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操。音乐包含的感情丰富,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贯彻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享受中获取音乐知识及美感。
关键词:艺术课程;初中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过去初中音乐教学中一般只是简单介绍音乐知识,学生背一些简单乐谱,最多也就是在课堂上学一些简单的歌曲,对此学生也都不能体会到音乐的情感性和艺术性,所以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情感贯彻于其中。
一、在课堂中培养情感意识
改善以往教学模式,针对青少年的喜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逐步分析并探讨音乐本身所隐藏的情感。初中音乐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1)创建音乐意境,激发青少年对音乐的情感。音乐本身具有神秘性,如果能够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喜爱,那么音乐教学就会事半功倍。(2)创设音乐情境,以激发青少年对教学的喜爱。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对课堂的关注程度。
二、在课堂中调动情感意识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描述,能够给人们的情感上带来慰藉。无论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音乐都能够愉悦身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秘密武器。例如,一个人只要声音动听,那么其他人就乐意与之交往,这就是他在搞好人际关系的杀手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向学生传递情感,将培养学生情感情操贯穿与课堂之中:(1)教师要动之以情,以优美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输音乐知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2)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觉得师生之间是在共同探讨及鉴赏音乐,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音乐,学生仅仅是在认真地听,这样能逐渐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自我分析能力。
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感情互动,教师首先将本节重点讲述给学生,然后再提问,很少有师生互动的情景。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更不容易将精神集中于课堂。而新时期音乐教学改革模式中,师生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情感互动,教师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已,学生也不能只听教师讲,师生应该在课堂中互动。
参考文献:
张亚荣.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4):168.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