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在内容与难度上都有一定的增加,因此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那么,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质量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以思维导图的运用作为探究,为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信息技术;实践
思维导图指的是学习者针对某个主题构建起相应的知识结构,也是将某个知识领域中的内容、元素内在性质组成的系统性网络语义。思维导图在概念上的构成包括了颜色、曲线、图像等,对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非常有利。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实践运用
1.优化自主学习
新课标称课堂教学不单单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内容,现有的学科知识量多,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非常重要,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并且可优化学习内容,能让学生在自觉时具有一定的目标及顺序。
2.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多,覆盖知识面广。但所用来学习的时间比较少,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教学的矛盾。思维导图的运用则可解决这一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高效学习,促使信息素养的发展。
3.引导创作
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电脑创作时得到更好的发挥。如,在学习“Flash动画”的有关操作后,可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来自己完成一件作品,在操作时不但要掌握基础操作,还要融入如构思、选题等内容。通过所提供的思维导图进行作品创作,很多学生会在创作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案例解析
1.引导
以《计算机病毒与防止》一课为例,把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中教师多次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讲解。高中生本身对计算机病毒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讲解后对相关内容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更浓厚。在上课之前,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听过蠕虫或是熊猫烧香的病毒,之后播放有关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假设:计算机如果感染了蠕虫或是熊猫烧香的病毒应该如何处理?这两种病毒会带来什么危害?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2.理顺
在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学习中,有的知识点内容非常接近,学生在学习容易出现混淆。因此,一定要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顺相近知识点的区别。如,在学习创建文件时总会将文件建立成文件夹的形式,或把文件夹建立成文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学生未能分清两者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将散乱的知识点集中,方便学生理解。同时还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融合、优化。总之,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陆叶.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1):44-46.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运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