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梅
摘要:创新教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哪些教学手段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方法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若是没有了创新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了。创新教学思想已经渗透到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中,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哪些教学手段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营造创新的环境
学生要想有创新意识和行为,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精神的环境,只有在环境有利学生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和动脑的环境,他们的思路才能更广阔,思维才能更敏捷,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像火花一样地迸发出来。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做铺垫,创造更多的有利他们创新意识的激发条件,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鼓励他们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更不能打击孩子们的错误想法。只要敢说,敢想,敢做就是胜利,有了创新的行为就是成功。老师要尽量去多想点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态势。
二、走进生活
数学如同文学一样,都是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到处体现这数学的知识。根据这一有利条件,我就不会把数学在课堂上弄得枯燥乏味,要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答生活的实际问题,当他们能够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也会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的行为。作为老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走进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比如我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节,叫孩子们把生活中体现出园的事物例举出来,学生是积极踊跃,然后我又领着他们到操场去玩圆形的体育器具,赛自行车……通过走进生活,孩子们都高兴极了,他们也出现了自己怎么制作一些圆形的玩具等等。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三、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辐射性的思维,它能够让人们去求异。其结果是得到理想的答案。它具有体现人们的想象力,不受定势的约束,不依赖于常规定势,能寻求得到最佳的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抓住这一点,具体的应用到每一个学生当中。
参考文献:孙艳玲;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单位:吉林省镇赉县新兴小学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xkcxx/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