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严重。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如何选择职业?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针对这些问题,其实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就应提前做好准备。在学好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竞争意识、为人处世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机遇,充实自身,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一场有准备之战。
关键词:大学新生;职业;择业
大学几年,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到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要各奔前程。有人继续深造,而更多的同学将选择自己的职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地融入社会当中。许多大学生认为,择业是即将毕业时候操心的事,然而对于刚走进校门的新生,择业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有人曾作过社会调查:有93.2%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未来的择业意向;中学生的职业选择意愿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刻;大学生更是从一进校开始就面临专业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选择。
社会学家把“职业”定义为:劳动者足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获得的劳动角色。它包括五层含义:首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其次,职业活动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第三,职业活动具有经济性;第四,职业活动具有规范性;第五,职业活动具有适应性和技术性。可见,当大学生完成学业,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应该而且必须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并且从中得到经济报酬。
职业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它作为人的个性的完善手段,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从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因此,择业一定要慎重。其实,大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已经经历过一次选择,你现在所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职业,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在同一职业范围内还可以有不同单位、不同职务的区别,自己都应该好好把握。
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一种形式,比之过去的统一分配,它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打开了方便之门,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然,既然是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单位,单位也可以选学生,这无疑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起来的,所以大学新生就要开始注重有目的地提高自己,为将来在择业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择业准备。
择业准备,说到底是知识与能力的准备。素质的提高,需要从点滴做起,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自己进行锻炼。
学校教育不一定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学生自己要有准备,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根据各种信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积累。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大学生还应该注意培养竞争意识、为人处世能力和创新意识。
首先,不管自己愿意不意愿,竞争总是客观存在的。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一个职位很难只有一个人去争取,往往是若干人一起竞争。因此,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主动地去参与竞争,对于害怕竞争的人,别忘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其次,学校往往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与社会的评价机制不完全一致,所以面试是择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交际能力是面试成功的基本要求。面试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考官中有行业专家,也有用人单位的主管人员。如果知识只装在头脑里,而不能把它们表达出来,不会包装、推销自己,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
第三,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创新知识。只会重复书本内容的人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他们看来用这样的人还不如买台电脑。只有创新,才能为社会带来真正的价值。历史上学知识越多越保守的人大有人在,我们现代社会已不需要这样的“蠢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才就是有创新渴望的人”。
我们说学校教育不完全适应社会,大家不要担心,因为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各大专院校无不在进行改革,逐步把教学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
学院有各级的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同学们在其中可以锻炼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校园里常常有一些有关就业的讲座,我们可以听听其中的经验和择业当中的技巧;学院还设了专栏公布就业信息,同学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开始关心这些信息,尽量掌握有关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努力让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
每年暑假学院都要组织“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这些活动,在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可以超出校园狭窄的视野,体验广阔的社会生活。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大学新生应为择业准备点什么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