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本文以衍生于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为依据,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与技巧。旨在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及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支架理论
1 引言
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词汇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结构层次;从言语知识的角度来看,词汇的掌握和使用是概念化和范畴化的心理表征,是言语识解的基础。然而在现今的初中英语教中,词汇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词汇教学的方法过于枯燥,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对词汇没有兴趣甚至是反感,记忆单词也通常是死记硬背,并且容易遗忘。笔者通过观察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有了很多的感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词汇的教学仍然是老旧的三步走:领读,让学生们掌握单词的读音、意义;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单词的用法;巩固,在讲解课文中强化学生们对单词的记忆。而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习新词汇、理解新词汇的意义到能运用这些词汇,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词汇教学。所以,支架理论的五个环节恰恰符合词汇教学的要求。
2 支架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 “最近发区”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习者的水平, 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可以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布鲁纳等新维果斯基派学者从建筑业中借用术语支架, 将其发展为 “支架” 理论,, 即通过 “支架” 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 最后撤去支架。一般来说,支架式教学法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框架。教师创设学生有兴趣参与的,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情境。在这里,教师把握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学生所要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即由教师来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这一环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视听与思考结合原则和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的充分体现。
3.独立探索—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而教师则提供不同的“支架”。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反馈原则的重要体现。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3 支架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1.搭脚手架
(1)设置问题支架
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设问进行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词汇。
(2)直观教学法呈现词汇。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借助于实物、 图片、图示、肢体动作等方式将单词的意义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把枯燥的书本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词汇意义的理解通常很抽象, 通过直观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词汇与客观事物产生直接的联系, 这样词汇的意义就可以很好地被理解。
(3)头脑风暴法。根据建构主义所提出的同化和顺应理论, 只有在新旧知识、已有经验和新输入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新知识才能被重新建构。所以, 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完善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以及如何利用他们大脑中的原有图式对新刺激进行选择、整合、加工最终达到同化的目的。
2.进入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引入的单词进行造句。在熟练造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置情境,用新词汇构成相关主题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定的口头或笔头情境,让学生将所学词汇中主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出来, 或者用所学词汇编写一个故事,并与同学们分享。同时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将已创设好的语境,通过看图片、视频、听音乐等并以句子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独立探索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支架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