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用文书写作课程是一门高职文科类的通识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把握好教学环节中的“度”、“量”和“质”,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文书写作;度;量;质
许多文科高职专业中都把“应用文书写作”(或文秘写作、应用写作等其他课程名称)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特别是对文秘专业类来说,写得一手简洁高效、可操作性强的公文无疑是必备的职业技能。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但是学生的文化功底参差不齐,教学的有效时数极其有限,许多学生在系统学习过应用文书写作课程后,还是对写作望而却步,这不得不说是由于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度”、“量”和“质”造成的。
1 教学中“量”的积累和把控
所谓的“量”一是指教学的学时数量,二是指教师备课的“量”。
高职专业的理论实践比例通常安排为1:1,以64学时的安排为例,理论讲授和写作训练的比例应各为32学时,且还应在学期末适当安排综合实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将写作训练以作业形式安排在课后,认为这样可以不占用课上学时进行训练,其实这样有可能“得不偿失”。写作训练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在课上进行理论讲授、例文分析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最为活跃、思路最为清晰,应该趁热打铁,进入写作环节的训练,这时效果最好。一旦写作训练放到课后,其后果往往是老师讲的全忘了,网上随便参考,好学生写,差学生抄,稀里糊涂地写完,给教师讲评增加难度。因此,笔者提倡课堂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和完成作业,个别未完成的可以第二天交作业,以保证学习效率。
教学准备越深入充分越能够驾驭好课堂,教师平时应积累大量的教学方面的资料。除了常用的教学材料如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讲稿等之外,还应该逐渐更新例文以及视频、音频资料,平时积累学生优秀作业作为案例库,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课程的深入,还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其他的课程资料库,如试卷库、优秀案例、习题库,做“量”上的储备。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重点、精讲精练,延展、拓展内容可在课堂上仅举例说明,让学生课后自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条件将资料共享给学生,起到复习巩固、课后揣摩、延伸阅读的目的。
2 教学组织重在“度”的设计
所谓的“度”是指教学的难度,根据“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国家公务格式,规范制作15种公文,以及总结、调查报告等常用事务文书,达到国家秘书职业资格四级考试中要求的批转转发性通知等写作要求,具体应达到党政机关公文的国家格式标准和四级秘书的国家标准的专业能力、符合岗位核心任务需要的阅读、分析、评鉴、修改、阅读领会、综合文案能力。
应用文书写作课程包括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财经文书、礼仪文书、传播文书、诉讼文书和科技文书等几大部分。许多教材都把“党政机关公文”作为重要部分,这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制发范围广、级别高,规范性强、知识点丰富,是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是现实生活中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很难有机会写作命令、公告、意见等级别高、内容复杂的大文书的,而一些事务文书的写作几率要更高一些,应该进行重点训练。在学时分配上从应从使用频率的角度去统筹安排,而且应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心中有数。
针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笔者所在教学团队设计了讲练结合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和网络自主学习法。通过理论精讲,案例分析,情境创设,实训演练,拓展延伸等方法相结合重视参与性与实训性,完成学习目标。
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阅读、分析、评改三个环节,以写作理论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核心,突出文案教学和综合训练的特色,达到练有可鉴,写有提高。特别强调评析作业的环节,重写更重改,通过病文改错、教师批改、学生互评等环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和应用写作能力。
项目学习法可应用与动手能力强、参与度高的一些任务中,如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首先,教师给出工作任务,学生自选调查选题。然后教师分组,学生分解工作任务。接下来,在课后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课堂PPt汇报,讲评分析,按照评价标准赋分,决出胜负。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应用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度”、“量”和“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898.html